去年秋旱深忧稼,今岁春霖复损苗。
圣主不应天有谴,清时宁许物为妖。
浸淫便恐鱼生釜,漂泊谁将蚁渡桥。
江上舍前泥一尺,掩书终夕听飘萧。

去年秋天旱灾严重,农民忧虑庄稼受损,今年春天雨水连绵不断,又导致秧苗受损。

圣明的皇上不应该天降灾难,清明的政治岂能容忍邪恶作怪?

水患蔓延恐怕鱼儿死在锅中,飘零漂泊谁又能渡过桥梁?

江边的房子前积水一尺深,我掩卷听那风雨交加的声音。

注释:

戊申春雨书寓所壁:写于诗人寓居杭州时。戊申为淳熙七年(1186)。春雨:指春雨连绵不断。书寓:寄居在寓所中。壁:墙壁。

去年秋旱深忧稼,今岁春霖复损苗:意思是说,去年秋天因为干旱,农民们担心庄稼受灾;而今年春天,由于春雨过多,又给秧苗带来了损害。

圣主不应天有谴:圣明的皇上不应当受到上天的惩罚。应:回应、承受。谴:指责、谴责。

清时宁许物为妖:清明的时代,怎么可以容许邪恶的事情发生呢?清时:清明的时代,这里代指南宋朝廷政治清明。

浸淫便恐鱼生釜:如果泛滥成灾,恐怕鱼都要死在锅里了。浸淫:泛滥的样子。

漂泊谁将蚁渡桥:漂流在外的老百姓,谁会像蚂蚁过河那样,互相帮助渡过这座小桥呢?

江上舍前泥一尺,掩书终夕听飘萧:江上的房屋前面积了一尺深的泥土,我掩卷静听那风雨交加的声音。

赏析: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农民遭受自然灾害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政治清明的渴望。全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