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一梦过钱塘,直自元丰兆靖康。
终岁诸公讲和战,到头赤手树纲常。
生前骨肉山河碎,身后辉光日月长。
新庙城南更雄丽,公忠遗种讵荒凉。
谒文山祠次同游诸公韵东风一梦过钱塘,直自元丰兆靖康。
终岁诸公讲和战,到头赤手树纲常。
生前骨肉山河碎,身后辉光日月长。
新庙城南更雄丽,公忠遗种讵荒凉。
【注释】
谒:拜,祭奠。
谒文山祠:拜谒文天祥的祠堂。
次同游诸公韵:依次与同游诸公(包括作者本人)吟诗作对。
元丰:宋神宗年号,公元1078—1085年。
靖康:指北宋末年金兵攻陷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徽、钦二帝被俘北迁之事。
讲和战:指南宋与金国议和。
赤手:两手空着手,比喻无权无力。
纲常:指国家纲纪、伦理道德。
骨肉:亲兄弟。
山河碎:山河破碎,喻国家灭亡。
辉光:辉煌灿烂。
新庙:新建的文丞相庙。
遗种:留下的痕迹或影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祭祀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而作的七言诗。全诗以赞颂文天祥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政策的不满情绪,表达了人们对抗敌救国的渴望之情。
开头两句“东风一梦过钱塘,直自元丰兆靖康”,诗人用“一梦”来概括自己对北宋灭亡的认识,并从历史的角度指出南宋王朝苟安图存的荒谬。“元丰”是宋神宗年号,公元1078—1085年。诗人认为,宋朝灭亡的原因就在于统治者苟安求和政策,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终岁诸公讲和战,到头赤手树纲常”,诗人进一步指出南宋统治者苟安求和政策所造成的恶果。他们一味地讲和,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结果使国家日益贫弱,最终只能任人宰割。“赤手”比喻没有力量,这里用来比喻南宋统治者没有能力治理国家。
在后四句中,诗人通过赞扬文天祥的忠诚精神来表达自己对苟安和求和政策的不满。“生前骨肉山河碎,身后光辉日月长”意思是说,文天祥即使身死,他的精神仍然激励着人们去战斗,为国家争取自由和独立。“新庙城南更雄丽,公忠遗种讵荒凉”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天祥的缅怀之情,也反映了人们对苟安和求和政策的不满。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文天祥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苟安求和政策的反对和对文天祥的怀念之情。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