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殿长松锁十寻,晚云将雪助萧森。
貂蝉不改厓山制,金石疑闻孔壁音。
南去星潮嗟往事,北来祠庙岂公心。
春风一掬唐衢泪,几为先生湿短襟。
这首诗是诗人谒文山祠时所作,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
碧殿长松锁十寻,晚云将雪助萧森。
碧殿指的是文山祠的所在地,一座绿色的殿堂,长松则代表着文山祠的悠久历史和庄重的氛围。”锁”字用来形容那些苍劲的松树,仿佛是守护着文山祠的守卫。”十寻”表示的是这些松树的高度,”晚云将雪助萧森”描绘了一幅寒冷而肃穆的景象,晚云与雪花相结合,使得整个氛围更加的冷清和凄凉。
貂蝉不改厓山制,金石疑闻孔壁音。
这句话中的 “貂蝉” 指代的是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文天祥,他坚守道义,不肯投降,被俘之后仍不屈服,最后在厓山(今广东省珠江口外)英勇就义。”不改” 表明文天祥的志向和决心不会改变,即使环境艰苦也不会动摇。”金石疑闻孔壁音” 则形容文天祥的事迹如同古老的金石之声,传唱千古,令人敬仰。
南去星潮嗟往事,北来祠庙岂公心。
“星潮” 指的是星星和潮水的结合,这里可能是指文天祥的英名如星光一样照耀,而他的事迹则如同潮水般滚滚向前。”嗟往事” 表达了对过去的感慨,文天祥的历史事迹已经成为过去的记忆,无法挽回。”北来祠庙岂公心” 则是说虽然文天祥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精神却依然在人们的心中,人们怀念他,尊敬他,就像他生前所做的那样。
春风一掬唐衢泪,几为先生湿短襟。
“春风” 在这里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机,也代表着人们对文天祥的怀念和思念。”唐衢泪” 可能是指唐代的诗人杜甫,他在《哀江头》中写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的泪水洒在春风之中,仿佛是对文天祥的哀悼和怀念。最后的”几为先生湿短襟” 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悲伤,他几乎要因为文天祥的事迹而感到羞愧和不安,仿佛自己也要像文天祥一样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文山祠的景色和文天祥的英雄事迹,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诗中所描绘的晚云、寒雪、长松等景象,以及文天祥的形象都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既有对文天祥的赞美和怀念,也有对自己的自责和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