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雪风姨已怒号,为山无乃雪重劳。
人间牟麦明年富,坐里蓬婆一夜高。
目眩有时还拄笏,神游他日想寒毛。
阳坡数曲如溪涧,应待春风送海涛。

【注释】

未雪:还没有下雪。

风姨:风神,即寒风。

牟麦:指大麦,这里借指粮食。

蓬婆:指高僧。

目眩:视力不好。

拄笏(hù):手执拐杖。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因常在笏上记事,所以称“记事之笏”。这里指读书人。

寒毛:指头发、眉毛等因寒冷而变白。

阳坡:阳光明媚的山坡。

数曲:弯曲。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一幅生动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美好景象的赞美之意。全诗以雪山为背景,通过描绘雪山、风神、大麦、高僧、读书人等自然景物,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其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首句“未雪风姨已怒号”,以“未雪”起笔,点出了季节特征,同时暗示了天气的变化。接着用“怒号”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风神的凶猛,让人感到大自然的力量无穷无尽。

次句“为山无乃雪重劳”,则转向对山峰的描述。这里的“为山”是指山上的树木,而“雪重”则意味着冬天的来临。诗人通过描绘雪山上的树木在冬天依然屹立不动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叹之情。

第三句“人间牟麦明年富”,则是将目光转向人间,通过对丰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和祝福。这里的“牟麦”是指大麦,而“明年富”则预示着丰收的喜悦和希望。

接下来的句子中,“坐里蓬婆一夜高”,则转向对高僧的描绘。这里通过比喻手法,将高僧比作一座高山,而“一夜高”则暗示了高僧的修行成果。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高僧智慧和慈悲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目眩有时还拄笏,神游他日想寒毛”,则是通过描绘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里的“目眩”既指视觉模糊,也暗喻了人生的迷茫;而“拄笏”则象征着文人的身份与责任。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最后一句“阳坡数曲如溪涧,应待春风送海涛”,则是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这里的“阳坡”指阳光明媚的山坡,而“数曲”则暗示了曲折蜿蜒的道路。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信心满怀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