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銮舆播奉天,先生陪从若甘泉。
文章已出留侯上,筹策仍推贾傅前。
一自贞元仇正论,直从元祐讲遗编。
高山四海同瞻仰,况复桑榆共一川。
十二日至济宁秦凤山示和彭幸庵吊古诸作次韵八首淮阴侯祠
忆昨銮舆播奉天,先生陪从若甘泉。
文章已出留侯上,筹策仍推贾傅前。
一自贞元仇正论,直从元祐讲遗编。
高山四海同瞻仰,况复桑榆共一川。
诗句解释:
- 忆昨銮舆播奉天 - “銮舆”指的是皇帝的御车,通常用于指代皇帝;“播奉天”则意味着皇帝在天下范围内巡行。这里的“奉天”可能是指皇帝巡视天下,或者更广泛地指治理国家。
- 先生陪从若甘泉 - “先生”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官员或学者;“陪从”意味着伴随左右;“甘泉”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指某种美好的环境或条件。这里可能表示这位官员或学者像甘泉一样珍贵,受到皇帝的尊敬和重视。
- 文章已出留侯上 - “文章”可能指的是文采、才华等;“留侯”是指张良,他在历史上是一位著名的智者;“上”在这里可能是指超越、胜过的意思。这句话可能意味着这位作者或学者的文章已经超越了张良的水平。
- 筹策仍推贾傅前 - “筹策”可能指的是策略、计策等;“贾傅”是指贾谊,他在历史上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前”在这里可能是指前面、先前的意思。这句话可能意味着这位官员或学者的计策仍然可以超越贾谊的先前表现。
- 一自贞元仇正论 - “贞元”可能指的是唐宪宗时期的年号;“仇正论”意味着对正确理论的争论;“元祐”是另一个年号,可能指的是宋哲宗时期的年号。这句诗可能表达了自从唐宪宗时期以来,关于正确的理论一直存在争论,直到宋哲宗时期才出现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 直从元祐讲遗编 - “直从”可能指的是直接跟随、继承的意思;“元祐”是另一个年号,与前面的“贞元”相对应;“遗编”可能指的是遗留下来的书籍或知识。这句诗可能意味着这位官员或学者直接继承了元祐时期的知识和理论。
- 高山四海同瞻仰 - “高山”可能指的是高山的象征,如山峰、高峰等;“四海”可能指的是整个世界;“同瞻仰”意味着共同敬仰、仰望。这句诗可能表达了这位官员或学者的思想或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敬仰和认可。
- 况复桑榆共一川 - “桑榆”可能指的是夕阳的象征,也可以用来比喻晚年;“共一川”意味着共同生活在一起。这句诗可能意味着在生命的晚年,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生活是一种幸福。
译文与注释:
十二日,我来到济宁秦凤山,向彭幸庵展示我的吊古诸作,于是便写了这组次韵诗。
回忆往昔,我曾在皇帝的銮驾下巡视天下,那时先生就像甘泉一样受到皇帝的恩宠。
如今我的文章已经超越了张良的水平,而贾谊之前的计策也已经过时了。
自从贞元朝以来,我一直在争论正确理论的问题,直到元祐时期才找到了解决之道。
高山之上,四海之民都来瞻仰我,更不用说那些与我志同道合的人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特定场合下的一首诗作,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以及对他人才能的认可。诗中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展现了作者在历史变迁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诗人还强调了知识传承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