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望青山一浩歌,茫茫天意竟云何。
百年正惜流水短,双鬓其如感慨多。
墨客有情悲素茧,阳侯无计挽颓波。
愁来转觉渔郎好,白首烟江只钓蓑。

【注释】

①起望青山:起望,即登上高远的山岭远望。青山,指代诗人所仰望的青翠山峰。一浩歌:长啸一声。一,数词,表概数。浩歌,长啸大呼,以抒发胸中的豪情壮志。

②茫茫天意:指天地间渺茫不可解之意。竟云何:究竟如何。竟,尽。云何,犹言“如何”。

③百年:指人的一生,这里借指时光。惜:哀伤。流水:比喻人生短暂,像流水一样迅速逝去。短,短促、短暂。

④双鬓:两鬓,指两额的头发。其如:可叹的是。感慨多:感慨很多,指因世事而感慨。

⑤墨客:古代文人学士的泛称。素茧:未染丝色的蚕丝,这里指未经染色的白色丝绸。悲:悲叹,哀伤。素茧,指未经染色的白色丝绸。

⑥阳侯:传说中的神鱼名,又称河伯。《楚辞·九歌·河伯》:“阳侯波涌兮无冬。”阳侯,指河神。无计挽颓波:没有办法扭转这急流直下的局面。挽,拉、拖。颓波,指急流直下的江河之水。

⑦愁来:忧愁到来。转觉:反而觉得。渔郎:渔夫,这里指隐居不仕的隐士或渔人。好,喜欢,喜爱。白首:白发,指年老。烟江:迷蒙的江面雾气。只钓蓑:只有用草编成的蓑衣来钓鱼。蓑,蓑衣,一种用竹叶等材料编织而成的雨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765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五月下旬登临黄鹤楼时有感而作。当时安史之乱已平息,朝廷开始重振文治,作者对朝廷的这种举措表示赞赏,并由此生出无限感慨。全诗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押韵平仄相间,音律和谐优美。

首联“起望青山一浩歌,茫茫天意竟云何”,写登上高楼远望青山时的壮怀激烈和迷茫惆怅之情。诗人登上高楼俯瞰大地,面对苍茫的青山,他禁不住长声吟咏,慷慨激越地唱出一首雄壮的歌。诗人的歌声在空旷的宇宙中回荡,似乎连那变幻莫测的白云也为之感动,纷纷向后退却,不知该往哪边去才合适。“竟云何”三字,表达了诗人对天地间的神秘现象的疑惑和不解。

颔联“百年正惜流水短,双鬓其如感慨多”。“百年”二句,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双鬓”,指两鬓的发丝。这里用双鬓之白发来象征人生的衰老,暗喻自己年岁已高。“其如”二句,进一步表达诗人因世态炎凉而感慨良多的情感。“其如”二字,既是无奈的感叹,又是对现实无法改变的认识。

颈联“墨客有情悲素茧,阳侯无计挽颓波”,抒发诗人对墨客的悲悯之情,对江河日下的现实局面的忧虑和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墨客”,指文人学士。“素茧”,指未经染色的白色丝绸。“阳侯”,指神话传说中会兴风作浪的神鱼名,又称河伯。“挽颓波”,意为挽救这急流直下的江河之水。“阳侯无计挽颓波”与“墨客有情悲素茧”相对应,既体现了诗人对墨客的同情,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尾联“愁来转觉渔郎好,白首烟江只钓蓑”。尾联以渔翁的形象作为结尾,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状态的惬意和满足之情。“愁来”二字,点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渔郎”二字,既指隐居不仕的隐士或渔人,又指诗人自己的形象。“白首烟江只钓蓑”一句,将诗人的生活状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白首烟江只钓蓑”与前面的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意味和丰富的哲理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