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峨晴翠落鲸波,牛斗灵光出太阿。
万里风烟归揽结,三川麟凤入搜罗。
花明帝里春将近,云绕乡山路不多。
往与门生作同榜,曲江先后引鸣珂。
邑博王东之杖文,四川却从关中赴春试。扪参历井之胜过家上冢之荣,此一行也兼之而梁桷同升又以益儒林之美谈矣,旗亭抗手歌以扬之。
注释:
- 邑博王东之杖文:指王东之(字东之)是成都人,任邑博,掌管地方的行政事务。杖文,即主持文事,执掌文书,掌文柄。
- 四川却从关中赴春试:指作者从四川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 扪参历井之胜:意思是形容旅途艰险,但胜在风光壮美,如同攀登到井边,用手去摸井口旁的石壁,再登上天台山,俯瞰井口的景观。
- 三川麟凤入搜罗:指的是作者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被朝廷选拔。
- 花明帝里春将近:指春天将至,京城洛阳的花更加鲜艳美丽。
- 云绕乡山路不多:指家乡的道路弯曲曲折,仿佛云雾缭绕。
- 往与门生作同榜:指作者曾与门生一起参加了科举考试。
- 曲江先后引鸣珂:指作者曾在曲江(地名,位于长安城西)担任官职,并有官员引路,鸣响珂板。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和感受。诗人从四川出发,历经艰辛终于抵达长安,参加了科举考试。在这个过程中,他领略了沿途的壮丽山河和秀美的景色。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家乡道路的曲折,以及官场的黑暗和腐败。最后,他在曲江当官,享受着荣耀和权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科举考试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失望。同时,它也反映了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繁荣和人才辈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