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花开日百花残,春到清明意已阑。
馀赏自非天力与,芳心争得巧工攒。
开元胜会连资福,锦石幽丛转静观。
翘首荆溪三百里,几时相对卷帘看。
次韵世卿方伯西园牡丹
名花开日百花残,春到清明意已阑。
馀赏自非天力与,芳心争得巧工攒。
开元胜会连资福,锦石幽丛转静观。
翘首荆溪三百里,几时相对卷帘看。
注释:
次韵:即应和别人的诗词,这里指作者在诗中应和了世卿的《西园牡丹》这首诗。
名花:名贵的花卉。
开日:开花的日子。
残:凋零。
意已阑:意思已经完了。
馀赏:多余的欣赏。
天力:自然之力。
争得:怎敢得到。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
胜会:盛大的活动。
资福:带来福气。
锦石:美丽的石头。
幽丛:深密的丛林。
转:转动,移动。
卷帘看:推开帘子去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应和世卿的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描写牡丹的盛开和凋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首句“名花开日百花残”,以牡丹的盛开为画面,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然而,随着春天的脚步渐行渐远,牡丹也到了花期的尾声,此时百花凋零,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这一句以牡丹的盛开反衬出了时间的飞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第二句“馀赏自非天力与,芳心争得巧工攒”,则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抒发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这里的“余赏”指的是剩余的欣赏,而“天力”指的是自然的造化之力,“芳心”则是指牡丹的芬芳之美。诗人认为,牡丹虽然已经凋谢,但仍然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这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巧工攒”这个词语,将自然之美与人工之妙相结合,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力量。
第三句“开元胜会连资福”,则是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描绘了盛世的景象。这里的“开元”指的是唐玄宗的年号,而“资福”则是指带来福气的意思。诗人通过描绘盛世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同时,这一诗句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句“锦石幽丛转静观”,则是从视觉的角度出发,描绘了牡丹丛中的美景。这里的“锦石”指的是美丽的石头,“幽丛”则是指深密的丛林。诗人通过描绘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牡丹丛中的美丽景象。同时,这一诗句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愉悦之情。
最后一句“翘首荆溪三百里,几时相对卷帘看”,则是从时间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荆溪”指的是位于今江苏宜兴的一处名泉,诗人用它来比喻远方的朋友。诗人通过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胸怀和志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