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坛回仗溢天津,特策金吾弛夜巡。
为有蕃禧助阳令,六街花柳一时新。
注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紫坛举行,皇帝赐下金吾弛夜巡的命令,让夜晚的巡逻暂时停止。因为有蕃禧助阳令,所以六街的花柳都显得格外新鲜。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苏味道的作品,他在壬戌年(公元642年)的元宵节时,应皇帝之命写了八首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京城夜晚的景象,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展现了京城元宵节夜晚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紫坛回仗溢天津,特策金吾弛夜巡。
为有蕃禧助阳令,六街花柳一时新。
注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紫坛举行,皇帝赐下金吾弛夜巡的命令,让夜晚的巡逻暂时停止。因为有蕃禧助阳令,所以六街的花柳都显得格外新鲜。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苏味道的作品,他在壬戌年(公元642年)的元宵节时,应皇帝之命写了八首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京城夜晚的景象,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展现了京城元宵节夜晚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江载月图,展现了江上美景和作者的感慨之情。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层解析: 1. 月出大江平,仙舟上国行。(注释:月亮从大江升起,照亮了江面,仿佛一艘仙舟在祖国的大地上行驶) - “月出大江平”描绘了夜晚江面上的景象,月亮从江中升起,将整个江面照得一片明亮,形成了一个平静的画面。“仙舟上国行”则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好像那艘仙舟在祖国的大地上行驶
【注释】 (1)稚圭:指钱世恩(字稚圭),明朝官员。 (2)侍闱:侍候皇帝左右。 (3)云浮地、月傍梯:形容海上的云雾缭绕,山上的月色倒映在山道之上。 (4)预知篇翰富:预先知道文章写得好。 (5)双从锦囊奚:意思是说钱世恩的文章就像锦囊里的珍宝一样珍贵。 【赏析】 此诗是诗人向朝廷推荐的一首应制诗。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对友人钱世恩的赞美之情。 首句“问道趋东鲁”
【注释】 东州:指山东。棠树:即棠梨,落叶乔木。又剖:剖解、剖开。越南鱼:泛指南越地区的鱼类。 衡潭:指衡山的深潭或南岳的洞庭湖。 星文:指星象。翼轸:二十八宿之一。余:指剩余。 长才:长远的能力或才干。须:需要。历试:经历、实践检验。 贺宁居:祝愿安宁地居住。 侏㒧子:矮小的人。循山候隼旟:顺山而望,等待飞鸟。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诗。首联写诗人对张元之的祝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张信卿》。全诗如下: 短亭官柳下,长路酒杯前。 待解薰风缆,频回落日鞭。 龚黄新宠命,梁宋古山川。 去去应传得,歌谣满日边。 诗句注释: 1. 短亭:指驿站的小亭子。官柳:指官府种植的柳树。 2. 长路:指漫长的旅途。酒杯前:形容旅途中饮酒作乐的心情。 3. 待解:等待解开。薰风:春风。缆:缆船索,用来系船的工具。 4. 频落:频频落下。落日鞭:指夕阳下的马鞭。 5
姚平夫挽诗 完节非今日,清心自昔年。 由来孤竹操,不逐艳阳迁。 旅殡烦僚友,归装富简编。 尚馀潜德在,合并鲁男传。 注释: 1. 完节非今日:完节指保持自己的节操不受外界影响,非今日表示不是今天的事情。2. 清心自昔年:清心指保持内心的清净,自昔年表示从很久以前开始就是这样。3. 由来孤竹操:孤竹操是指古代一种以孤独坚韧、清高自守为特点的操守或品德。4. 不逐艳阳迁:艳阳指的是阳光明媚
注释: 长材宜德选,望邑丽神州。 ——长材应该选择有德行的人,美好的郡县像锦绣的神州。 黄甲非身贵,青箱本国谋。 ——虽然黄甲不是自身显贵的标志,但青箱是治理国家的策略。 弦歌深里巷,雨露足田畴。 ——在乡村里,人们唱着歌谣,雨水和阳光充足,滋润了田野。 矫首西山月,清光夜夜秋。 ——仰望西山上明亮的月光,清辉洒满整个秋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刘宗哲时所写
诗句如下: 为觅董仙家,春山满杏花。 朝阳三亩地,返照一林霞。 厚德初乡里,幽栖几岁华。 长生容我问,应不在丹砂。 注释 1. 为觅董仙家: 寻找名叫董仙的隐士或高人。 2. 春山满杏花: 春天时,满是杏花的山景。 3. 朝阳三亩地: 形容太阳照耀的面积广阔如同三亩地那么大。 4. 返照一林霞: 夕阳映照在山林间如彩霞般绚丽。 5. 厚德初乡里: 以深厚的德行开始在家乡的生活。 6
【注释】 极目襄垣道:远眺襄垣路。襄垣,地名,在今河北邢台市。 萧萧落叶秋:秋风萧瑟,一片落叶飘零,形容秋天凄凉的景色。 人犹避骢马:人们都在躲避那一匹青色的骏马,指代朝廷中的权贵。 梦已隔丹丘:梦已经隔着仙境的丹丘山了。 比穴看明镜:对着洞穴里的镜子看自己,比喻自寻短见或自相残杀。 同归想玉楼:一同回到那华丽的玉楼上。这里指死后灵魂归宿之所。 馀芳知未歇:余香的气息还未曾消散。 孙子在瀛洲
华听竹挽诗 好在延祥竹,秋风日日情。 幽人不复到,虚节为谁清。 干蛊名无愧,贻谋事有成。 乡邦听舆论,合附孝门铭。 注释:好的是这延祥竹,每至秋风便让人倍感亲切。但隐居的人再也不会回来了,这竹子的空节又是为了谁而显得格外清高?我虽不学道,但我对此事毫无愧疚,我的遗训和计划都已经完成。我们家乡的人们一定会听到我们的议论,我们应该将我们的名字刻在《孝门铭》上。赏析:本诗首联“好在延祥竹,秋风日日情”
【注释】 共惜春红好,谁看晚翠深。 涧边长郁郁,霜后独森森。 秾冶非吾事,幽贞回此心。 山中有园绮,垂白更相寻。 【赏析】 这首小诗是作者对晚景的描绘。诗人以“晚翠”为题,抒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清高自许、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首句“共惜春红好”,是对春天的描写,也是对人生易逝、年华不再的一种感慨。 第二句:“谁看晚翠深?”这是在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华星宝月满长安,绣屋金釭夜未阑。 遥望千门起庭燎,尚宫先辇奏回銮。 注释:在元宵佳节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显得格外明亮,长安城内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夜晚尚未结束,宫殿中的灯光依然明亮。远远望去,可以看到无数的大门都点燃了火把,迎接着节日的到来。在皇宫中,尚宫已经先登上御辇,向皇帝报告着节日的盛况。 赏析:此诗描写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首句“华星宝月满长安”
【注释】 壬戌:元丰八年。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新年的第一个节日。应制诗:皇帝下诏让臣子做诗的应制诗。敕观灯:皇帝下令观赏灯会。敕:帝王的命令。观灯,赏灯。次第:顺序。风光:景物。满镐京:长安城内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看到筵前:看到筵席之前。筵席:宴席。鸠拂舞:即“鸠拂”,指女子梳妆打扮,也指女子跳舞。九农春事:即“九农”,指农民。春事,春天的农事。已关情
《壬戌元宵应制绝句八首》之赏析 顾清,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其诗作《壬戌元宵应制绝句八首》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当时皇家的喜庆氛围,展现了宫廷中节日庆典的盛况。 第一首“两宫慈寿极尊亲,圣主承欢一万春。”描绘了皇帝与太后的慈祥形象,以及皇帝对太后的深情厚意,体现了皇帝对母后的尊敬与爱戴。 第二首“放出金莲长不谢,扶来玉辇静无尘。”通过描写放金莲和扶玉辇的画面
壬戌元宵应制绝句八首 其一: 华星宝月满长安,绣屋金釭夜未阑。 遥望千门起庭燎,尚宫先辇奏回銮。 译文: 华灯闪烁的宝月照耀着长安,夜晚灯火辉煌,如同锦绣房屋般美丽。远远望去,千门之上点燃了庭院中的火把,皇后先于辇车中弹奏,皇帝则在宫中回銮。 赏析: 此诗描绘了京城元宵节夜晚的盛况,用华丽的词藻展现了京城的繁华和节日的气氛。诗人通过“华星宝月”等意象,表达了对盛世繁华的赞美
紫檀红蜡夜频添,万岁声中乐未厌。 华月正当云母障,微风莫动水精帘。 注释翻译与赏析 译文 在灯火辉煌的楼前,夜色中红烛闪烁,如彤霞般绚烂。皇帝的声音如同箫韶之音引导着翠绿的华盖。皇帝赏赐黄柑,人们齐声拜谢,神仙般的玉皇在七香车里遥望,享受荣光。两宫慈寿极尊亲,圣主承欢一万春。金莲永不凋谢,扶着玉辇静无尘埃。银幡赐了敕观灯,次第风光满镐京。看到筵前鸠拂舞,九农春事已关情。 赏析
注释: 壬戌元宵,指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应制绝句八首,是皇帝在宫中宴会时所写诗作的集合,通常以四句为一首,每首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或主题。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乾清前殿:即乾清宫,位于故宫内,是皇帝的寝宫和朝会场所。夜将分:夜晚将近结束。万烛交光绚彩云:形容宫殿内外灯火辉煌,彩云般绚丽。 传敕明朝散灯宴:皇帝下旨让大臣们明天晚上参加赏灯宴会。词臣好进劝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