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波溶溶宫柳低,春云漠漠斑鸠啼。
柳阴渐深看不见,时复数声金殿西。
青绳辇路无尘土,鸣鞘不来日亭午。
高树低枝相应呼,似惜田农望时雨。
农人望雨心如渴,鸠啼日暮声不歇。
乾明门前春气深,太液池头烟水阔。
烟水微茫连别殿,忽去还啼画楼畔。
柳密花深不再闻,时复宫壶坠银箭。
忆昨至尊亲劝农,青旗黛耜临春风。
一声此日彻天耳,碧霄几见回重瞳。
八年海宇歌太平,春田处处斑鸠声。
绿秧刺波桑椹青,却忆江南村落行。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然后把握诗歌内容,概括出诗歌的主题及情感,最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本诗首联“春波溶溶宫柳低,春云漠漠斑鸠啼”描写了春天的景象:春日的湖水波光粼粼,柳树随风摇曳,天空中春云淡淡。接着写“柳阴渐深看不见,时复数声金殿西”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柳荫浓密,看不见人;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鸣叫,传到了金殿的西边。
颔联“青绳辇路无尘土,鸣鞘不来日亭午”是说:青色的车驾没有尘土扬起,鸣鞘的车马也不见出来,太阳高照在亭子上。这两句写出了春日里人们的心情,也写出了皇宫中春游的欢乐。
颈联“高树低枝相应呼,似惜田农望时雨”写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但此时却听不到鸟鸣声,只见到高树下、低树枝相互呼应,仿佛在惋惜农民盼望着及时雨的到来。
尾联“农人望雨心如渴,鸠啼日暮声不歇”是说:农夫盼望及时雨的心情就像口渴一样迫切,但此时听到的却是鸠鸟的鸣叫声,而且到了傍晚也没有停止。这表现了诗人对农人的同情。
这首诗以春日景色为背景,通过刻画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感情。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农民的同情。
【答案】
译文:
春天的水波荡漾,春光明媚,宫外的柳条随风飘动。天空中飘浮着淡淡的春云,不时传来几声斑鸠的鸣唱。
皇帝的马车经过的地方,没有尘土飞扬,车夫的鞭子也没有抽打。到了中午的时候,连皇帝所在的地方也见不到车马。
高高的树木,低矮的枝叶互相呼应,似乎在惋惜那些忙于耕种的农民盼望着天降及时雨。
农夫们盼望及时雨的心情就像口渴一样迫切,但此时只能听到鸠鸟的鸣叫声,而且到了傍晚也没有停止。
赏析:
《上苑闻鸠》,是一首咏物言志的抒情小诗。它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全诗语言质朴平易,意境清新优美,情韵盎然。
诗的前四句,先从远处写起。开头两句写春天的景象:春日的湖水,波光粼粼;春日的柳条,随风摇曳。接着用“春云漠漠”,来烘托气氛;“斑鸠啼”,则点出时间——春天。这样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充满春意的境界之中。
后四句写近处的情况:皇帝所乘的车子,没有尘土飞扬;车夫的鞭子,也没有抽打。到了中午时分,连皇帝所在的地方也没有见到车马的影子。这两句是承前启后,把前面的远景和后面的近景联系起来。再写高高低低的树木互相呼应;又写农夫们盼望及时雨的心情像口渴一样迫切,但此时只能听到鸠鸟的鸣叫声,而且到了傍晚也没有停息。这样就把前面所描写的景象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是全诗的重点。它既写了眼前的景致,又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还点明了主题,即对农民的关怀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