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短得气清,才高与时龉。
黄鹄当摩空,岂复须再举。
乃知摧折意,造物忍如许。
空梁飘素帷,幽架落残楮。
矫首青云衢,槐黄泪如雨。

【诗句解读】

  1. 数短得气清,才高与时龉。
  • “数短”指的是命运多舛,“得气清”意味着得到了清新的生机和希望。
  • “才高”表示才华横溢,但往往与时代格格不入,“与时枘”则指才能出众却难以被时世所接受或理解。
  1. 黄鹄当摩空,岂复须再举。
  • “黄鹄”是古代传说中的天鹅,通常象征着高贵与纯洁。
  • “当摩空”意味着应当振翅高飞,不受拘束地追求自由与理想。
  • “岂复须再举”表达了一种决绝的态度,意味着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为了生存而努力挣扎。
  1. 乃知摧折意,造物忍如许。
  • “摧折意”暗示着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因为才华被埋没或不被认可。
  • “造物”指的是自然的造化或命运的安排。
  • “忍如许”反映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认为造物主的安排如此严苛。
  1. 空梁飘素帷,幽架落残楮。
  • “空梁”可能是指空荡荡的房梁,象征缺乏支撑或依靠。
  • “素帷”指的是白色的帐子,通常用来比喻清贫或简朴的生活。
  • “幽架”可能是指简陋或不显眼的结构。
  • “落残楮”意味着残余之物,可能是书籍或其他有价值的物品。
  1. 矫首青云衢,槐黄泪如雨。
  • “矫首”意为抬头仰望,这里形容志向高远,心怀壮志。
  • “青云衢”指的是直通天际的道路,象征着仕途或事业发展的道路。
  • “槐黄”指的是槐树的叶子由绿变黄,这里可能隐喻着生命的无常或岁月的变迁。
  • “泪如雨”表达了悲伤和感慨之情,如同雨水一般连绵不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徵伯的人生遭遇和内心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坚持理想的精神风貌。诗中通过对黄鹄高飞的形象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被埋没的无奈;而对于“摧折意”,则体现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感慨。此外,诗中所描写的“空梁”、“残楮”、“槐黄”等意象,都透露出一种清高、简约而又深沉的情感色彩。整体而言,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