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事意不适,掩书翻自疑。
皇穹降民德,圣言岂予欺。
云胡康庄道,蹶入千仞溪。
皮伤毛焉附,巢破卵则危。
同舟济江海,生死理共之。
宁当风波际,篙楫自纷披。
曲突见谓早,焦头竟何裨。
永念竦毛骨,中宵起呼衣。
展转竟达旦,欲言当语谁。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内容是作者在读书时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往往因事而心烦意乱,因而不得不掩卷自疑。他感叹自己的处境,就像《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样:“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因此,作者认为“圣言之岂吾欺哉!”。
“杂书五首其一”,杂书指各类书籍。
第一二句是说,我面对书中的内容,心中感到十分不安、不快。
第三句是说,天帝赋予人们以德行,圣人的言论难道会欺骗我们吗?
第四句是说,为什么像庄子说的“蹶(jue)入千仞(rèn)溪”一样,事情发展得如此突然呢!
第五六句是说,我的皮肉已经受到伤害,连羽毛都难以附着;巢破卵就危险了,同舟共济的人却可以生死相依。
第七八句是说,我宁愿遭受风波的袭击,也不愿用篙楫去拨开纷乱的水波;但曲突徙薪却被认为是早做准备,焦头烂额又有什么用呢?
第九十句是说,我长久地担忧自己,半夜起来呼唤衣服。
最后两句是说,夜深了,辗转反侧一直到天亮,想说的话却没有人能听到。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仕途失意之时。诗人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牢骚。开头两句写诗人读书时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总是心烦意乱,因而不得不掩卷自疑。他感叹自己的处境,就像《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样:“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所以他认为“圣言之岂吾欺哉!”
第三四句写诗人对“皇穹降民德,圣言岂予欺”的自信态度。诗人认为自己有才学,又有德行,不会欺骗别人。他相信上天给予人们以德行,圣人的言论是不会欺骗我们的。
第五六句写诗人对自己处境的看法。他感叹自己的处境,就像《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样:“蹶(jue)入千仞溪”。意思是说:事情发展得如此突然。诗人认为“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巢破卵则危”,说明自己处境的危险。
七八两句是说,同舟共济的人却可以生死相依。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另一种看法,也是对自己的安慰。
最后两句是说,我宁愿遭受风波的袭击,也不愿用篙楫去拨开纷乱的水波;但曲突徙薪却被认为是早做准备,焦头烂额又有什么用呢?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同舟济江海,生死理共之”的理解。诗人认为同舟共济的人才能共同度过难关,如果大家都各自为政,那就会互相倾轧,最终导致灭亡。诗人希望同舟共济的人能够同心协力,一起渡过困难。
最后两句是对前文的概括总结。诗人在夜深的时候,辗转反侧一直到天亮,想说的话却没有人能听到。
全诗可分四层。第一层写自己读书时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时,总是心烦意乱,因而不得不掩卷自疑。第二层写自己对“皇穹降民德,圣言岂予欺”的自信态度。第三层写自己对自己处境的看法。第四层写最后两句对前文的概括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