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起西北,浩浩东南驰。东驰日夜不一息,共指沧溟同所归。
昆仑与蓬丘,相望万里何崔嵬。泯然一气交灌注,馀波直浸扶桑枝。
扶桑晓日流虹光,正照君家清平逸老之高堂。堂前嘉树俨成行,红兰紫蕙共芬芳。
十年京国劳梦寐,一日海上尘襟凉。翻思年少驰骋日,却似川流初滥觞。
川流学海竟到海,君意更比川流长。百年才半未为老,浮天浴日何可量。
劝君一卮,祝君寿康。蓬莱清浅我不见,海筹十屋毕竟成荒唐。
但愿清平老人百岁长无事,与君终日击壤歌康庄。

百川至海图为太常杨典簿题

百川起西北,浩浩东南驰。东驰日夜不一息,共指沧溟同所归。

昆仑与蓬丘,相望万里何崔嵬。泯然一气交灌注,馀波直浸扶桑枝。

扶桑晓日流虹光,正照君家清平逸老之高堂。堂前嘉树俨成行,红兰紫蕙共芬芳。

十年京国劳梦寐,一日海上尘襟凉。翻思年少驰骋日,却似川流初滥觞。

川流学海竟到海,君意更比川流长。百年才半未为老,浮天浴日何可量。

劝君一卮,祝君寿康。蓬莱清浅我不见,海筹十屋毕竟成荒唐。

但愿清平老人百岁长无事,与君终日击壤歌康庄。

注释:

百川:百条大河

起西北:发源于昆仑山

浩浩:水流广阔的样子

东南驰:往东南流淌而去

东驰日夜不一息:形容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动

共指:共同指向

沧溟:大海

同所归:一起流向

昆仑:指传说中的神仙山

蓬丘:也是神话中的仙山

相望:相互望着

万里:万里之遥

崔嵬:高大险峻

泯然:混为一体的样子

一气:指天地间的元气

交:交流、交融

灌注:流入、渗透

扶桑:太阳,这里指太阳的光辉

清平逸老:指清静和平的生活和悠闲自在的心态

高堂:高大的房屋、厅堂

嘉树:好树木

行列:排列、行列

红兰紫蕙:红色的兰花和紫色的蕙草

十年:十年之间

京国:京城,这里代指朝廷

劳梦寐:忧虑、烦闷地做梦

尘襟:尘土般的心绪,比喻心境污浊不堪

翻思:回忆、回想

滥觞:源头、开始

川流学海:指学问如江河之水源远流长

君意长:你的意愿更长

百年:一百年的时间

才半:一半而已

浮天:浮在天空中

浴日:沐浴着太阳

一卮:一杯酒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即蓬莱山,也指蓬莱仙阁

清浅:清澈见底

海筹:海边的筹算,喻指海边的房屋、集市

十屋:十个房屋

荒唐:荒废、虚妄

击壤歌康庄:敲打土地歌颂平安快乐的日子

赏析:

《百川图》是一首七言诗,描绘了黄河从昆仑山出发,向东南奔腾,最后注入东海的景象。诗中通过黄河的奔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繁荣的美好祝愿。

“百川起西北,浩浩东南驰。” 黄河发源于遥远的西部高原,然后沿着地势向东流淌。“东驰日夜不一息,共指沧溟同所归。”诗人用“昼夜不息”来形容黄河奔流的气势,而“沧溟”则指的是辽阔无垠的海洋,意味着黄河最终会汇入这片广阔的海域,成为它的一部分。“昆仑与蓬丘,相望万里何崔嵬。”昆仑山和蓬莱山遥遥相对,它们之间的距离有万里那么遥远,但它们都是那样的高大雄伟。“泯然一气交灌注,馀波直浸扶桑枝。”黄河的水流与天地之间的元气交融在一起,其馀波一直浸润到了扶桑国的土地上。“扶桑晓日流虹光,正照君家清平逸老之高堂。”清晨的阳光照射在扶桑国上,使得那里的人们生活得更加清静和平和。“堂前嘉树俨成行,红兰紫蕙共芬芳。”在诗人家的院子里,各种树木整齐排列着,红的兰花、紫的蕙草散发出阵阵芬芳。

诗人在这首诗中赞美了黄河的壮丽景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定繁荣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