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须仁里,结友须良契。
湘累江潭行,纫佩必兰蕙。
蓬麻两因依,腐蠸终蝥蜹。
君看稷下生,肯乞墦间祭。
吾徒幸闲居,尘境息啁嘒。
玄文倘许窥,乌藤尚堪曳。
【注释】
卜居须仁里:卜居,选择住宅。仁里,指仁里坊。这里泛指仁人居住的地方。良契:好的契友。湘累:《楚辞·九歌》中《湘君》和《湘夫人》的并称,这里借代屈原,以屈原忠贞不渝的精神作比。纫佩:缝纫佩带,指妇女之事。兰蕙:兰花、蕙草,这里比喻贤才。蓬麻两因依:蓬麻,即蓬草、麻茎。两个蓬麻,指两位友人。腐蠸(mà)终蝥蜹(wěi):腐蠸,即蜗牛。蝥蜹,一种昆虫,这里比喻小人。君看稷下生:君王请看,那些在齐国稷门之下隐居的人。稷门是古代齐国国君接见大臣和四方宾客的地方。肯乞墦间祭:肯,愿意;乞,请求。墦,读fán,古时用土筑成的墙,上留有缺口作为祭品投放之处。乞墦间祭,指求乞于稷门之下祭祀祖先的人。吾徒幸闲居:我和你有幸能过着悠闲的生活。尘境:尘世的生活环境。息啁哳(jiū qiāo):停止喧闹。啁哳,形容喧闹的声音。玄文:玄学,道家学说。傥许:倘若允许。乌藤:黑色的藤蔓,这里比喻依附。
【赏析】
这首诗选自《宋诗钞·和杨时望新居杂咏》,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五联,每联四句,结构匀称,音律和谐,意境清幽,语言流畅。诗人以“卜居”、“结友”为引子,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追求理想生活的高尚情操。
首联两句写自己择居的准则和交友的标准,要求居所和友人都应该是仁人君子;“湘累江潭行,纫佩必兰蕙”,比喻居处环境宜人,朋友都是贤才。“蓬麻两因依,腐蠸终蝥蜹。”诗人说,两位朋友像蓬麻一样相互依靠,但最终会因为小人之故而受到诽谤。最后一句“君看稷下生,肯乞墦间祭”表明自己虽然也愿意过清贫的生活,但是绝不会乞讨于人,更不会乞讨于圣人的庙堂。
中间四句则从反面来写自己的理想。“吾徒幸闲居,尘境息啁嘈”,诗人庆幸自己与世无争,能够远离喧嚣的环境;“玄文倘许窥,乌藤尚堪曳”,诗人希望有机会能窥见高深的玄学知识,并且希望能够凭借它得到重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对前途的期望。
末两句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君看稷下生,肯乞墦间祭。”诗人认为那些在稷门之下祭祀的人都是一些小人,他们只会为了名利而抛弃道义。这两句既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也是一种自我批评,表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于社会黑暗现象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