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见陶公拂袖归,晚香佳色傲霜威。
过时只抱枝头老,不学狂花到处飞。

【注释】

陶公:指东晋诗人陶渊明。拂袖:整理衣袖,指离开官场。晚香:菊花在秋季开放,香气较浓。佳色:美好的姿色。傲霜威:形容菊花不畏严寒而开。过时:过了秋天。只抱、不学:只是抱着菊花枝头老去,而不学那些到处乱飞的花朵。

【赏析】

菊花历来为人所喜爱,尤其是秋菊。唐代有不少咏菊的诗歌,如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中就有“秋风动地花复落,西宫南内多秋草”之句;杜甫的《曲江二首》中也有“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楼醉玉瓶”之句。此诗是一首咏菊诗,写秋菊不媚俗、高洁自持的品质,并抒发诗人对高尚节操的赞美之情。

首句“曾见陶公拂袖归”,化用陶渊明典故。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著名的大诗人,一生淡泊名利,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意谓忍受卑贱的职务),因而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这两句的意思是:“陶渊明曾经见到他(指陶渊明)拂袖而去归隐田园。”陶渊明归隐之后,人们称他为“靖节先生”,他的诗篇也被称为“靖节诗”。这里用“曾”字一转,表明诗人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

次句“晚香佳色傲霜威”,是说菊花虽已到了深秋时节,却依然芳香馥郁,颜色艳丽,并且不畏寒霜威逼,昂然挺立。这一句中,“晚”、“傲”都是动词,分别表示时间与态度,突出菊花不怕严霜的特点。“傲霜威”三字,把菊花那种凌霜傲雪的气魄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句“过时只抱枝头老”,意思是说,菊花虽然在深秋盛开,但过了冬天以后,就只剩枯枝败叶了,所以诗人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要等过了季节再欣赏。

最后一句“不学狂花到处飞”,是说,一些像蝴蝶一样到处飞舞的鲜花是不值得效仿的。这句诗表面上是在批评那些随风飘舞的鲜花,实际上是借指社会上一些趋炎附势的人。诗人通过这句诗句表明自己鄙弃那些随风飘荡、四处游走的人,希望保持自己的本色,不随波逐流。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和菊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赞赏和对世俗风尘的鄙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