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天数为何物,忠孝唯求死即休。
只此一言才出口,遂令乱贼永含羞。
【注释】
周士翔:即明末诗人王思任,号阮亭。
遗语:临终前的教诲。
二绝句:指《记会稽周士翔先生遗语》中的两首诗。
【译文】
不知道天地间的法则是什么,只知道忠孝只有为国而死才算得上是忠孝。
只说出那一句话,就使叛贼永远感到惭愧。
【赏析】
王思任是明末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一生坎坷不平,曾因参加抗清斗争被捕入狱,后出仕清朝,官至福建巡抚。但不久就因反对朝廷的腐败统治而被革职。晚年退隐乡里,潜心著述与讲学。他的诗多抒写忧患之感,抒发对时政的不满,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特色。
这首诗是王思任《记会稽周士翔先生遗语》中的第二首。周士翔是明末名臣、文学家,字子重,号阮亭,浙江绍兴人。他为人正直、刚直不阿,敢于直言,因而屡遭排挤打击。在临死前,他对儿子说,自己平生的所作所为,只是求个忠孝二字,至于其他,则“不敢望也”。这里所讲的忠孝两个字,就是要求死后以身殉国。王思任对此表示赞同:“不知天数为何物,忠孝唯求死即休。”他认为忠孝的最高标准就是为国捐生,死而后已。这种思想反映了当时一些文人士大夫的忠君爱国思想。
周士翔的这种思想在当时却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认为他不识时务。因此,当他的儿子问他:“此意何居?”(《记会稽周士翔先生遗语》)时,他便回答:“忠孝惟死者休,其余非吾所计也。”(《记会稽周士翔先生遗语》)意思是说,忠孝二字只有为国而死才是忠孝;至于其他的忠孝行为,则是我不愿考虑的事情了。这充分表明了周士翔的耿直性格和高尚品质。
周士翔的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是有感召力的。他的这种观点,对于激励人们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奋斗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周士翔的这种思想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行为准则。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思想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它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