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殊源此合流,水滨无数木兰舟。
山川厄运遭时变,邑里萧条动客愁。
夜静不闻鸡犬吠,村空惟有虎狼游。
保厘南服知谁是,坐食何曾为国谋。

三河叹

【译文】
三水源头各异,最终汇流于此,水边无数木兰舟。
山川厄运遭时变,邑里萧条动客愁。
夜静不闻鸡犬吠,村空惟有虎狼游。
保厘南服知谁是,坐食何曾为国谋。

【赏析】
这首诗以“三河”为主题,通过对河流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和河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诗人通过观察河流的变化,感叹自然的力量之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中“三水殊源此合流”,描绘了三条不同源头的河水最终汇聚到一起的情景,寓意着虽然各自独立,但最终会汇入同一个大河。这象征着历史上不同朝代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互相影响。这种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水滨无数木兰舟”则形象地描绘了河边停靠着许多船只的景象。这里的木兰舟,可能指的是木兰船,这是一种古代用于水上运输的木筏或小船。诗人通过对这种交通工具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河流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交通和贸易方面。这些船不仅是货物运输的工具,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诗中的“山川厄运遭时变”,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忧虑。在这里,“厄运”可以理解为自然灾害或不幸的社会事件,而“时变”则表示这些事件是时代的变迁所致。这样的描述暗示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稳定,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切关心和担忧。

“邑里萧条动客愁”描绘了一个萧条的城镇景象,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们的孤独和忧虑。这里的“邑里”指的是城镇,而“萧条”描述了城镇的衰落和经济的衰退。这种景象往往与战争、自然灾害或政治动荡有关,因此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诗的结尾部分,“保厘南服知谁是,坐食何曾为国谋”,反映了诗人对于如何为国家效力的思考。这里的“保厘南服”可能指的是南方地区或国家的事务,而“坐食”意味着无所作为,只是坐享其成。诗人通过这一提问,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和人民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当前政策和态度的质疑。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它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社会责任和国家未来的深度探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