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缆靖溪头,泊舟三河镇。
秋风冷透衣,夜月明如镜。
访旧半存没,处喧惟静定。
感兹兵火馀,生齿犹繁盛。
【解析】
本首诗是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作于大历二年(767)初。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夔州三年间的生活情景。“解缆靖溪头”点明时间、地点,诗人在秋高气爽之时来到靖溪渡口准备启舟南行,泊舟三河镇。“秋风冷透衣”“夜月明如镜”,诗人以“秋风”“夜月”描绘出秋天的气候和景色,渲染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为后文写景抒情做铺垫。“访旧半存没”“处喧惟静定”,诗人在夔州期间,曾到一些朋友家拜访过。“存没”指生死,“处喧惟静定”意思是说虽然周围喧闹,但我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兵火馀”“生齿犹繁盛”,诗人感慨于战争的余波未平,而百姓们仍过着安定繁华的生活。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深沉,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亡和个人身世的感伤之情。
【答案】
译文:
在秋高气爽之际来到靖溪渡口准备启船南下,泊舟三河镇。秋风寒冷透骨,夜晚月亮明亮如同镜子。
我探访老朋友一半已经死亡,身处喧嚣环境只有内心宁静。感叹战争过后百姓生活仍很繁荣。
赏析:
此诗是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作于大历二年(767)初,诗人在夔州三年间的生活情景。“解缆靖溪头”“秋风冷透衣”点明时间、地点;“秋风冷透衣”“夜月明如镜”以“秋风”“夜月”描绘出秋天的气候和景色,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为后文写景抒情做铺垫。“访旧半存没”“处喧惟静定”,诗人在夔州期间,曾到一些朋友家拜访过,“访旧”是此行的主要目的,但“半存没”表明诗人所拜访的朋友多已不在人世,诗人对此感到惆怅不已。“兵火馀”“生齿犹繁盛”,诗人感慨于战争的余波未平,而百姓们仍过着安定繁华的生活。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深沉,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亡和个人身世的感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