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休官处,孤僧羁旅初。
江山逢上巳,风雨望匡庐。
炊黍折残荻,长吟寄老渔。
此时山际寺,谁拟赋闲居。

【注释】

高士休官处:指隐居在庐山的高士。孤僧羁旅初:形容自己像孤身一人的僧人,刚刚来到庐山。上巳日:农历三月初三,古代举行春游的一种风俗。匡庐:指庐山。匡庐山位于安徽省九江市,为三面临江的高山,山上云雾缭绕,景色十分秀丽。

【译文】
隐居在庐山的高士正在退隐,像我这样的孤单僧人刚到这儿。
在这风景如画的上巳节,我正望着风雨中的匡庐山。
我煮着黍饭吃,折断了荻草当柴烧,独自长吟着老渔翁的诗篇。
这时正值山里寺庙的夜晚,谁能想到我打算赋闲隐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上巳节时,被风阻于彭泽(今江西星子县)而作。“高士休官处,孤僧羁旅初。”写诗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感到有些寂寞,因为自己也是“孤僧”。这里的“孤僧”指的是自己,说自己像孤身一人的僧人,刚刚来到庐山。这两句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也写出了自己的处境。“江山逢上巳,风雨望匡庐。”这里写出了自己在庐山的感受。“上巳节”是古人春季举行的一种节日,人们会在这个时期进行郊游踏青。而自己却“逢”上了这个节日,所以有“逢”字。“匡庐”,即庐山,作者在此地遥望庐山,心情十分舒畅。然而“江山”“风雨”等词,又写出了自己此时的孤独和无奈。“炊黍折残荻,长吟寄老渔。”写自己在这里的所见所闻。诗人煮着黍饭,折断了荻草当柴火,独自长吟着老渔翁的诗篇。这里可以看出诗人此时孤独、凄凉的心情,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此时山际寺,谁拟赋闲居。”诗人最后感叹道,此时正是山间寺院,谁能想到我打算赋闲隐居呢?这里的“谁”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己在庐山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落寞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