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发子规啼,柳色青青叶未齐。
似我无家南浦客,更逢多病越山西。
人怜芳草归残驿,雨带新潮入旧溪。
蓬户竹窗空自掩,春风何处笑相携。
【注释】
- 春怀:春天的怀念,即游春感怀。
- 无家南浦客:没有家的南方渡口上的行人,泛指流落异地的人。
- 越山:指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
- 人怜芳草归残驿(yì):人们同情这芳草被抛弃在驿站上。
- 雨带新潮入旧溪:春雨带起新的潮水流入古旧的溪流。
- 蓬户竹窗空自掩:蓬门竹窗空空地掩映着。
- 春风何处笑相携:不知春风在哪里能和我一同欢笑着相携而行。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诗人在京城开封任职期间,因遭排挤,被调出朝廷任地方官,途中经过越州时,有感而作此诗。全诗抒发了作者流寓异乡的孤独与苦闷。
“木棉花发子规啼,柳色青青叶未齐。”首联两句是诗人在越中所见景物,以景抒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木棉”即木棉树,其花如火,故名;“子规”即杜鹃鸟,又名杜宇,常夜鸣。
“似我无家南浦客”,意思是像你这样的人,没有家园,只能像南浦的渡口一样流浪在外。这里的南浦,指的是越州的南浦江边。诗人以“无家”自比,表现了自己身在异乡的无奈与凄凉,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仕途不顺、生活坎坷的现状。
“更逢多病越山西”,意思是更加不幸的是,我又生病了,身体越来越差,连越州都走不动了。这里的“越西”指的是越州的西部地区,诗人用“多病”形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反映了他身处异乡时的孤独与无助。
“人怜芳草归残驿,雨带新潮入旧溪。”颔联两句是诗人在越中所见的另一景物,以景结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人怜芳草归残驿”,意思是人们怜悯那些被抛弃在驿站上的芳草,它们失去了主人的保护,只能孤独地生长在野外。这里的“人怜”既指芳草的不幸遭遇,也暗含了诗人自身的遭遇;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雨带新潮入旧溪”,意思是春天的雨水带着新的潮流流入古旧的溪流。这里的“雨带新潮”既是对大自然的描绘,也是对自己身世的象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蓬户竹窗空自掩,春风何处笑相携?”颈联两句是诗人在越中的所见所感,以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蓬户”是指简陋的房屋,象征着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竹窗”则给人一种清凉之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尾联两句是诗人在越中的所见所感,以景结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里的“春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希望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时的孤独与苦闷,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