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三径好,一醉即柴桑。
月色临池近,秋声入夜凉。
江天横朔雁,垄树带斜阳。
犹忆边城日,登楼望故乡。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注解进行具体分析。“黄花三径好”,黄花指菊花,菊为岁寒三友之一,这里借指重阳节的菊花。三径:泛指庭院小路。陶渊明有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故此处以“三径”代指陶渊明的家宅。“一醉即柴桑。”一醉,指畅饮。柴桑:陶渊明的家名叫柴桑,因而得名。陶渊明《归去来辞》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所以此处用陶潜的家喻自己隐逸的居所。“月色临池近”,明月当空,月光照射在池塘上;“秋声入夜凉”,秋风吹过,吹得夜晚格外凉爽。“江天横朔雁,垄树带斜阳。”江天广阔,北飞的大雁正横贯天空;垄上的树木倒映在夕阳之中。这两句写晚景,写诗人登高远望、心旷神怡的情景。“犹忆边城日,登楼望故乡。”“登楼”,登上高楼。“边城日”,指边城的太阳。“故乡”,这里指故乡的土地和人民。诗人登楼远眺,思绪无限;思念故乡之情油然而生。
【答案】
译文:
黄菊开遍了庭院小路,我在这里尽情地饮酒,就像当年陶渊明一样。明月照到池塘里,秋风送来了清凉,秋天的景色使人感到特别舒适。辽阔的江面上,大雁横贯天际;田垄上杨柳倒映在夕阳中,美不胜收。仍记得边城日出时分,我在高楼上眺望着远方,思念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写重阳节登高怀乡的七律。
首联起句就点明了时间是九月九日,地点则是指作者自己的住处——庭院小路,这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黄花三径好”是说庭院里的菊花开得很美,“一醉即柴桑”是说在这里喝个痛快。柴桑,是陶渊明隐居的地方。陶渊明曾作《归去来辞》,说自己“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里的“柴桑”是说陶渊明在这里隐居。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说自己也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在这里。
颔联写景。“月色临池近”写天上月亮映照在池塘上,而地上的秋声又给夜增添了一份清冷。“秋声入夜凉”写夜里传来阵阵秋声,使整个秋天更加寒冷。“江天横朔雁”写江面宽阔,远处的北雁从天空横越而过。“垄树带斜阳”写田垄上的树影被斜阳染成了金黄色。
颈联写自己登高望远。“犹忆边城日”写自己还记得边疆城市太阳升起时的景象。“登楼望故乡”写自己登上高楼眺望着远方。
尾联写诗人登高远望、心旷神怡的情景。“边城日”指的是边疆城市,也就是作者的故乡。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重阳节那天在庭院里喝酒赏菊,并登高远望,怀念家乡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