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气西来过海东,几番秋雨瘴烟空。
林纡薙草通幽径,日落窥园采晚菘。
看竹门多题凤客,泛溪人识浣花翁。
年来梅柳成行立,肯似淮南桂树丛。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唐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云气西来过海东,几番秋雨瘴烟空。
- 云气西来过海东:描述云彩从西边飘来,越过了大海向东延伸的景象。
- 几番秋雨瘴烟空:描述了多次的秋雨使得瘴疠(一种疾病)烟散,意味着经过雨水的洗礼,瘴疠已经消散。
林纡薙草通幽径,日落窥园采晚菘
- 林纡薙草通幽径:描绘了树林中蜿蜒曲折的小路,以及通过这些小路可以到达的宁静的园林。
- 日落窥园采晚菘:描述了诗人在日落时分偷偷进入园区采摘晚菘的情景。
看竹门多题凤客,泛溪人识浣花翁
- 看竹门多题凤客:暗示着门前竹子丛生,常有客人题诗于竹上。
- 泛溪人识浣花翁:指的是熟悉浣花溪的人会认出那位名叫浣花翁的老人。
年来梅柳成行立,肯似淮南桂树丛
- 梅柳成行立:描述春天里梅花和柳树排列整齐地生长,形成一条美丽的风景线。
- 肯似淮南桂树丛:比喻说这美景与淮南的桂花树相比,毫不逊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如云气、秋雨、竹林、晚菘等,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将风比作“凤客”,将溪水比喻为“浣花翁”,使诗歌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此外,诗中的“看竹门”、“泛溪人”等词语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整首诗既有山水之美,又有人情之暖,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