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本廉士,仲由非侠客。
仁义有馀荣,何必大夫箦。
临难当捐躯,裹尸任马革。
死生得丧间,蜉蝣视朝夕。
千金任去来,挥掷何须惜。
蒙袂苟生全,万死何足责。
反身竟谁从,床头有周易。

《有所慕四首》,这是唐代文学家王维的诗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曾参本廉士,仲由非侠客。
  • 曾参:孔子的学生,以廉洁闻名于世。
  • 仲由:字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其勇敢和忠诚著称。
  •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两位儒家学者品德的赞赏,认为他们都是清正廉洁的人。
  1. 仁义有馀荣,何必大夫箦?
  • 仁义:这里指儒家的道德观念。
  • 有馀荣:意味着拥有了过多的荣耀。
  • 大夫箦:指古代贵族或官员所用的豪华床席。
  • 这句表达了作者认为仁义本身已经足够荣耀,无需通过拥有华丽的床席来彰显富贵。
  1. 临难当捐躯,裹尸任马革。
  • 临难:面对危难或死亡。
  • 当:应当、应该。
  • 捐躯:牺牲自己的生命。
  • 裹尸:指用布包裹遗体。
  • 马革:马的尸体,比喻战死沙场。
  • 这句表达了作者在面临危险时愿意为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
  1. 死生得丧间,蜉蝣视朝夕。
  • 死生:生命的长短。
  • 得丧:得失、生死。
  • 蜉蝣:一种短命的水生昆虫,生命周期短暂。
  • 这句表达了对于生死得失的淡泊态度,认为生命如同蜉蝣一般短暂,不值得过于执着。
  1. 千金任去来,挥掷何须惜。
  • 千金:指金钱。
  • 任去来:任由世事变迁。
  •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财富的看法,认为钱财可以随遇而安,不必过分珍惜。
  1. 蒙袂苟生全,万死何足责。
  • 蒙袂:遮盖着衣袖。
  • 苟生全:勉强求得生存。
  • 万死:形容极大的风险或危险。
  • 这句表达了作者在艰难困苦中仍然坚持活下去的决心,认为即使面临巨大的危险,也不应该轻易放弃。
  1. 反身竟谁从,床头有周易。
  • 反身:回头。
  • 竟:竟然、究竟。
  • 谁从:是谁的支持或帮助。
  • 床头:指睡觉的地方。
  • 周易:指《易经》,一部古老的占卜书籍。
  • 这句表达了作者回顾过去,发现没有他人的支持与帮助,只有自己一人坚持前行。同时,这句话还可能暗指作者在追求理想时,得到了《易经》的帮助。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借古人之口表达自己志向和人生态度的作品。他以儒家道德标准来衡量人物行为,赞扬曾参、仲由等人的清廉和英勇,并以此勉励自己及他人。在面对生死得失的态度上,他表现出超脱和淡然,认为金钱和名利都是过眼云烟。最后一段反映了他对《易经》的重视,暗示了其哲学和生活智慧的来源。整首诗展现了王维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以及对传统道德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