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棹已一月,行程计二千。
螺川接风日,匡埠望林泉。
幽谷危楼隐,深溪古木悬。
三杯招隐下,怀我石梁边。
怀石鉴姜山
发棹已一月,行程计二千。
螺川接风日,匡埠望林泉。
注释:出发已经一个月了,行程有两千里。螺川和风日相通,匡埠上可以看见林泉。
译文:出发已经一个月了,行程有两千里。螺川连接着风日,匡埠上可以看到林泉。
赏析:首句交代时间,“发棹”即扬帆启航,“一月”指航行的时间,“行程”指航行的路程。次句写沿途景色,“螺川”是地名,“接风日”是说沿着江水航行,“匡埠”是地名,“望林泉”是说在岸上远眺山林泉水。三、四两句写景,“幽谷”、“危楼”、“深溪”,都是对匡埠景色的形容,写出匡埠地势险要、风光旖旎的特点。五、六两句写情,“三杯招隐下”,“三杯”指酒,“招隐”指隐居生活,“下”即下来。意思是说,我在这里喝着酒,招揽隐士来一起喝酒作乐。
发棹已一月,行程计二千。
螺川接风日,匡埠望林泉。
注释:出发已经一个月了,行程有两千里。螺川连接着风日,匡埠上可以看到林泉。
译文:出发已经一个月了,行程有两千里。螺川连接着风日,匡埠上可以看到林泉。
赏析:这两句描写了旅途中所见的景物。第一句点明时间,从启程到现在已经有一个月,说明旅途之长;第二句描绘沿途的自然景象,螺川与江水相连,江面上吹拂着习习的清风,岸边上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壮阔,同时也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幽谷危楼隐,深溪古木悬。
注释:幽谷深处隐藏着高楼,深溪边生长着古老的树木。
译文:幽静的山谷深处,隐藏着高楼;深溪边的古树上悬挂着古老的树木。
赏析: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首先描写的是幽静的山谷,其中隐藏着高楼;接着描写的是深溪边的古树,这些古树生长得枝繁叶茂,形态各异。这两联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置身其中。
三杯招隐下,怀我石梁边。
注释:举杯邀隐者同饮,我怀念那石梁边的人。
译文:端起酒杯邀请隐士共饮,我思念那石梁边的人们。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他邀请隐士共饮,是为了寻找心灵的慰藉和陪伴;同时,他也不忘思念家乡的人们,希望他们过得幸福安康。这种情感既真挚又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赏析:全诗通过对旅途中所见美景的描绘和内心的感受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的独特感悟。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同时,他也不忘思念家乡的人们,这种情感既是对过去的留恋也是对未来的向往。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