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石添新梦,干戈滞故乡。
兴亡非我事,去住为人伤。
归雁逢春雪,饥蚕念古桑。
江淮千万里,湘水旅魂长。
诗句释义与赏析:
用韵送方楼冈之楚 — 这里的“用韵”可能意味着诗歌使用了特定的韵律,以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而“方楼冈之楚”指的是诗人的一个朋友或亲人即将前往楚国(今中国湖北省一带)的方楼冈。
泉石添新梦 — 泉水和石头增添了新的梦境,可能指通过自然景观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干戈滞故乡 — “干戈”通常是指战争的武器,这里可能指代战乱导致家乡不能安宁。
兴亡非我事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衰和个人责任的认识,认为个人的荣辱并不直接由自己决定。
去住为人伤 — 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对他人也是一种伤害。
归雁逢春雪 — 大雁在春天遇到雪花时的情景,象征着旅途上的艰难或不期而遇的困难。
饥蚕念古桑 — 描述了饥饿的蚕儿怀念着古老的桑树,这可能寓意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旧。
江淮千万里 — 提到了长江、淮河两大河流,以及它们之间的广阔距离。
湘水旅魂长 — 提到湖南的湘水,暗示了旅途的漫长和思念之情的深远。
译文:
在泉水旁添上新的梦境;
战争使得我的故乡变得静止不动。
国家的繁荣与衰败都不是我能控制的事;
离别让我痛苦地感受到离别的人也是痛苦的。
归来的大雁遇到了春天的雪花;
饥饿中的蚕虫怀念着那些古老的桑树。
长江和淮河之间相隔千里之遥;
湖南的湘江承载着我无尽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告别友人之际的心情。首句通过添加新的梦想来表现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同时暗喻了战乱给家乡带来的影响。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无力感,第三句则透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第四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个人责任的淡薄感受。后四句分别通过归雁和饥蚕的比喻,展示了旅途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同时也体现了对过往的美好记忆及对远方之人的深切关怀。最后两句则通过描述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的遥远,加深了对分离之苦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既深沉又充满诗意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