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不可问,人事日荒唐。
芳草绿绵密,王孙归渺茫。
释子平湖殁,无禅穗石亡。
馀生多涕泪,孤雁入寒塘。

【注释】

叹逝:感叹人生短暂,岁月流逝。

天高不可问:天空高远无际,人事纷乱如烟,难以追问。

人事日荒唐: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如此混乱而荒诞。

芳草绿绵密:形容春天里芳草茂盛,绿意盎然,绵绵不绝。

王孙归渺茫:指游子归来遥遥无期,仿佛在虚无缥缈中。

释子平湖殁:指的是佛教信徒平静地死去。

无禅穗石亡:没有禅宗教义的指引,石头也失去了意义。

馀生多涕泪:剩下的生命里,泪水常常流淌。

孤雁入寒塘:一只孤独的雁鸟落入寒冷的池塘中,象征着孤独、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逝去生命的哀思与怀念。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

首句“天高不可问”,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他明白天地之广大却无法探寻,人事之变迁如同风过无痕。这种对人生无常的认知,使得诗人不禁陷入沉思。

次句“人事日荒唐”则进一步揭示了人生荒诞的一面;人世间的种种变化无常,似乎都在诉说着一个无情的真相。这一句不仅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也体现了他对世态炎凉的无奈。

接着三、四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荒凉,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孤独感。“芳草绿绵密”形容春天里芳草茂盛的景象,而“王孙归渺茫”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出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五、六句则是对佛家思想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宗教等哲学问题的思考。其中“释子平湖殁”暗示了佛教徒平静地离世,而“无禅穗石亡”则表明了没有禅宗教义指引下,一切皆成空。这些句子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本质的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宗教的信仰和依赖。

结尾两句“馀生多涕泪”与“孤雁入寒塘”共同构成了诗作的高潮。前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余生的感慨,后者则描绘了他孤独的身影和凄凉的画面。这两个意象相互映衬,共同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悲凉。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情感的深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教思想的支持和信仰,以及对于孤独和凄凉情绪的深深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