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顾愿王在,残灯岂复明。
馀生犹有待,后死得无成。
我法如江汉,倾怀托弟兄。
诲人吾不倦,宁更惜身名。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自顾愿王在
  • “自顾”指诗人自我反思或考虑,“愿王”可能是指希望国家或君王能有所作为,“在”表示存在或继续。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和担忧。
  1. 残灯岂复明
  • “残灯”象征衰败、无力,“岂复明”则表示不再有希望或光明,整体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悲观。
  1. 馀生犹有待
  • “馀生”指剩余的生命或岁月,“犹有待”表示还有机会或希望,整句诗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不放弃的态度。
  1. 后死得无成
  • “后死”指死后,“得无成”表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或实现目标,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死和成就的思考。
  1. 我法如江汉
  • “我法”指诗人的思想、行为或风格,“如江汉”形容宽广、深远,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思想或行为的自豪和远大志向。
  1. 倾怀托弟兄
  • “倾怀”表示完全开放或倾注全部感情,“托弟兄”意味着将希望寄托于兄弟之间,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或同伴的信任和依赖。
  1. 诲人吾不倦
  • “诲人”指教导他人,“吾不倦”表示从不厌倦,整句诗体现了诗人教育他人的执着和热情。
  1. 宁更惜身名
  • “宁”表示宁愿,“更”表示更加,“惜身名”即珍惜自己的声誉和名声,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名誉和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心境和态度。从“自顾愿王在”到“后死得无成”,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生死的感慨;从“我法如江汉”到“宁更惜身名”,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志向与坚持,以及对名誉与情感的考量。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的状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