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成疏节,孤危寄上岑。
钟声霜殿湿,月色夜堂深。
雪鸟无寻处,春花不择林。
岂甘为散诞,随分见余心。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衰老成疏节,孤危寄上岑。
钟声霜殿湿,月色夜堂深。
雪鸟无寻处,春花不择林。
岂甘为散诞,随分见余心。
注释:衰老时身体变得像竹子一样稀疏脆弱,孤独地寄居在高处的山峰上。钟声在冷清的殿堂中回响,月光下夜晚的大厅显得深邃而幽静。雪鸟无处寻找栖息之地,春天的花也不挑剔生长的环境。难道我甘于这样的放荡不羁,只是随意表现出我的心意罢了。
衰老成疏节,孤危寄上岑。
钟声霜殿湿,月色夜堂深。
雪鸟无寻处,春花不择林。
岂甘为散诞,随分见余心。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衰老成疏节,孤危寄上岑。
钟声霜殿湿,月色夜堂深。
雪鸟无寻处,春花不择林。
岂甘为散诞,随分见余心。
注释:衰老时身体变得像竹子一样稀疏脆弱,孤独地寄居在高处的山峰上。钟声在冷清的殿堂中回响,月光下夜晚的大厅显得深邃而幽静。雪鸟无处寻找栖息之地,春天的花也不挑剔生长的环境。难道我甘于这样的放荡不羁,只是随意表现出我的心意罢了。
【注释】 苦雨:指连绵不断的大雨。 一雨经旬日:连下十几天雨。 闭门谁与同:没有人能和我一同关起门来听雨。 人从烟暝出:人们从烟雾迷漫中走出。 心付水云空:我的心随那飘荡的水气而消散了。 历历江山外:眼前呈现出一片模糊的山水景色,仿佛是一幅画。 蒙蒙天地中:整个天空都弥漫着雨水的气息。 放歌殊未已:我放开嗓子歌唱,歌声却似乎没有停止。 学得古人穷:学习古人那种穷尽一生追求诗歌艺术的境界。
注释: 寄无得:寄希望于没有结果。 道人生计拙,缓步出山门:道士的生活清苦,缓缓地走出山门。 日日看高岭,行行过别村:天天观看高山,行走在经过的村庄之间。 无人知此意,有口不堪论:没有人理解他的意思,即使说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远讯熊禅者,年来或未谖:远远地询问那位名叫熊的和尚,今年是否还记得他。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归嵩山作》。这是一首寓言诗
【注释】 嗟:叹词。肠欲断:肠已断了,形容悲愁之极。子:指妻子或情人。何之:到什么地方去。遂志:完成心愿。应:应当。无憾:没有遗憾。修名:修整名声、名誉。亦是痴:也是愚蠢。当观:应该观察。身世幻:人的一生是虚幻的变化。莫动:不要动心。黍离:春秋时代卫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原阳,被晋人所灭。后作国歌,表示怀念。云山阔:指天高远、道路遥远。龙华:佛寺名。在江苏南京。期:期望。 【赏析】
【注释】 出小持船作二首 其一:小城,指苏州城。持船,指携一叶扁舟。 严城不易出,独许看云人:在高大的城墙内不容易出城,只有喜欢看云的人才可以出城。 附郭馀孤木,空斋无四邻:城外还有几棵孤零零的树,自己的空房只有四面墙,四周没有邻居。 水亭深夜月,烟树旧时春:在水边的亭子中看夜晚的月亮,远处的树木映衬着曾经春天的景象。 对此清幽趣,谁怜梦里身:面对这美好的景色,谁能理解我内心的感受和孤独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清晨一开户,澄霁如平时”一句中,“澄霁”指天气晴朗,“平日”指平时的日子,这一句的意思是早上一开门,就看到天晴气朗(和平常一样)。“不减青山色”,意思是山峦的颜色并没有因晴空而减少,仍然郁郁葱葱;“多添绿树姿”,意思是树木的绿叶更加茂盛了。 “白云归洞急,红日上梢迟”一句中,“白云归洞急”,是说白云飘得快,好像要急着回到山洞里似的;“红日上梢迟”是说太阳升得慢
侯若孩过访 忆别当残腊,重来又在秋。多君霜雪意,重我石林游。 风雨摇山岳,池塘泛海鸥。席帘香正暖,天地一虚舟。 注释: 侯若孩过访:侯若孩来访。侯若孩:诗人的朋友。 忆别当残腊,重来又在秋:回忆起去年的离别,当时是农历腊月(一年将尽),现在又是秋天。残腊:指旧历年末。 多君霜雪意,重我石林游:你有许多关于霜和雪的思想,而我则再次游览了石林。多君:指朋友。 风雨摇山岳,池塘泛海鸥:风吹雨打
注释: 闻亦非隐天目:听说你也隐居在天目山。 天目中峰变,晴岚万壑阴:天目山中的主峰变化莫测,晴空万里的山岚笼罩着千沟万壑。 马嘶荒草断,人宿暮云深:马蹄声在荒草丛中断裂,人们夜宿时暮色沉沉,天色越来越暗。 何日乘潮上,别峰清欲临:什么时候能够乘着潮水而上,离别的山峰清澈如洗,仿佛要降临我眼前。 遥知携手处,应尽故园心:遥想与你手牵手的时刻,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思念。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清丽,情感凄美哀婉。 【答案】 译文: 窗帘疏松月色照在草席上,我独卧高床倚窗凝思。 黄鸟叫声多么急切,梦中青山却已不似。 一座茅庵笼罩着烟雾和水汽,千里云烟飘渺雾气微茫。 无限伤心处,只有孤城人影稀稀疏疏。 注释: ①持船:指撑船。②依违:犹言徘徊,犹豫。③庵:佛寺小屋,供僧尼居住的简陋房屋
译文 将军不重视武力,立志安抚百姓。 万户伤心的地方,孤城今日春光。 高山曾有梦想,流水付与何人? 笑指溪桥近前,相看忆旧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范华宇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第一联:“将军不尚武,矢志在安民。” 注释:这里的“将军”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并不看重武功,而是以安抚人民为己任。这句话反映了诗人的政治理念和人生目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高楼,远眺四周的情景。 第1句:“蒙蒙烟雾里,峰岫隐如无。” - 注释:雾气笼罩的景色中,山峰似乎消失一般,变得模糊不清。 - 赏析:这句诗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山峦比作无迹可寻的影子,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第2句:“地近市廛旧,人看世界殊。” - 注释:脚下的土地与过去相比,变得更加繁华喧嚣;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 赏析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高峰月正白,一半是溪云。 空满川光合,烟沉石溜分。 寒灰香后散,归鸟声先闻。 如梦谁堪似,吾今不欲云。 译文: 高峰上的月亮正白如玉,一半映照在溪水之上。 月光洒满整个河谷,仿佛与溪流中的水汽交融在一起。 烟雾弥漫在山中,如同一层薄纱轻轻覆盖在石头上。 寒风吹过,枯枝上的枯叶纷纷飘落,发出沙沙的声响。 归巢的鸟儿首先听到了山谷中传来的鸣叫声,然后才看到它们的身影。
【注释】 归宗山:在今浙江新昌县西南。籁:指山中鸟鸣声,此诗是作者自喻所作。一百四首:诗人于唐贞元年间到归宗山游赏,写了一百零四首咏山中风物的小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贞元年间到归宗山游赏时写的咏山中风物诗。前四句写山中清幽景色;后四句抒写诗人对归宗山的热爱之情。诗人把“云”、“水”、“茅房”等物拟人,以突出其清幽之美。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整首诗自然流畅,清新淡雅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观世得无我,随时且爱人。 山川若是画,泡幻更谁真。 注释:观看世间的一切都无所谓我,随时都去爱别人。 山川如果像一幅画,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是否真实呢? 寒鸟生台饭,空林雪夜春。 等闲离合处,迢递总风尘。 注释:寒冷的鸟儿在平台上吃饭,寂静的树林里雪花飘落。 这些轻易离别和团聚的地方,总是被风尘覆盖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石镜摇初日,金轮隐暮云。 如何此际见,不似昔年闻。 雨过寒塘静,风交春树殷。 从来人贵耳,伫望独云云。 注释: 石镜摇初日,金轮隐暮云。 如何此际见,不似昔年闻。 - 石镜:指石头上的镜子。 - 摇:摇晃。 - 初日:早上的太阳。 - 金轮:金色的车轮,这里指夕阳或落日。 - 隐:隐藏。 - 此际见:此时看到。 - 不似昔年闻:不像过去听到的声音。 雨过寒塘静,风交春树殷。
注释:名利能生诈,人心各自良。 常因徇理处,迸起护情方。 泉石能降习,烟霞别有长。 曾随寒涧水,一鉴得参商。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山籁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和人情的看法。他认为名利能够滋生诈伪,而人心各自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他常常因为徇理而产生冲动,迸起护情方。他相信泉水和石头可以降服人的习惯,烟霞也有其独特之处。他曾跟随寒涧的水流向远方,看到了参星和商星,感叹时间的流逝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坐月候钟鸣,阶前虫韵清。 定中山觉静,闻外水无声。 花影何曾动,天光空自横。 禅房门半掩,廊外有人行。 注释:我坐在院子里等待月色和钟声,阶前的蟋蟀声很清脆。 在深深的山林里感到十分宁静,听到外面溪水的潺潺声却感觉不到它的流动。 花的影子从来没有动过,天上的光线也仿佛没有移动。 寺院的门半开着,走廊外有人行走的声音。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