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波泛不极,琼路易迷源。
积曜夕沈壑,微光晓在门。
遮空时欲下,舞屑忽成繁。
深谷无炎热,层冰岂自存。
诗句注释与赏析:
- 十三元:这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日期或某种特定的计数方式。在古代中国的诗歌中,“元”可以表示一种单位或天数。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日子或者特定的计数。
- 寒波泛不极:这句诗描述了寒波的扩散,没有尽头。寒波通常代表寒冷的水波,这里的“寒波”可能指的是冬日的湖水或河流。
- 琼路易迷源:琼玉通常用来形容美玉,而“迷源”可能意味着寻找源头或迷失方向。这句诗可能在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或者是在描述某种寻找或探索的行为。
- 积曜夕沈壑:这句话可能是指太阳(曜)逐渐落下,月亮升起的情景。积曜可能表示连续几天的夕阳,而夕沈壑则形容夕阳渐渐沉入山谷的景象。
- 微光晓在门:这句诗描绘了黎明时分,微弱的光芒透过大门照射进来的情景。这里的“晓”可能指的是清晨。
- 遮空时欲下:这句诗可能在描述天空中的云彩或雾气开始消散,露出了天空的景象。
- 舞屑忽成繁:这句话可能在形容雪开始飘落,变成了雪花,然后在空中飞舞。
- 深谷无炎热:这句诗表达了对深谷中宁静和凉爽的感受,可能暗示着远离喧嚣和繁华的宁静环境。
- 层冰岂自存:这句诗可能在表达对大自然循环规律的敬畏,即层层叠叠的冰雪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影响和共存。
译文:
十三元:
寒波泛不极,琼路易迷源。
积曜夕沈壑,微光晓在门。
遮空时欲下,舞屑忽成繁。
深谷无炎热,层冰岂自存。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首句“寒波泛不极”,用“寒波”来形容冬天的水波,给人以寒冷的感觉。接下来的“琼路易迷源”,则以珍贵的玉石比喻美丽的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接着,“积曜夕沈壑”,“微光晓在门”两句,通过描绘黄昏和清晨的景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最后两句“遮空时欲下”,“舞屑忽成繁”,则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纷飞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和美好。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