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曾悔别离去,相送潮头归思同。
残月渐随孤棹远,青山只在白云中。
为留高树邀巢鹤,想到清秋听夜鸿。
赖有杨岐芳躅在,肯教寥寂旧家风。

送渐监院还栖贤

匡庐曾悔别离去,相送潮头归思同。残月渐随孤棹远,青山只在白云中。为留高树邀巢鹤,想到清秋听夜鸿。赖有杨岐芳躅在,肯教寥寂旧家风。

注释

  1. 匡庐: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
  2. 相送:相互送别。
  3. 潮头:指江潮。
  4. 残月:即将落下的月亮。
  5. 孤棹:单人划着小船。
  6. 青山:绿色的山。
  7. 白云:形容天空或云彩的颜色。
  8. 杨岐:地名,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历史人物。
  9. 芳躅:美好的声誉。
  10. 寥寂:寂静、空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渐监院的送别情景,表达了对友人回归故居的思念和期待。诗中的“匡庐”不仅指的是庐山,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之地。首句“匡庐曾悔别离去”,反映了诗人曾经因为离别而感到后悔和不舍。然而,当看到渐监院随着江潮返回时,诗人的情感转变为深深的思念和期待。

第二句“相送潮头归思同”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诗人不仅送别朋友,同时也将自己的离愁别绪寄托于潮水之中,使得这份离别的情绪更加浓厚。接下来,第三四句描绘了渐监院独自划着小船,逐渐远离的情景,以及远处青山与白云的和谐画面。这既展现了自然的美景,又寓意着渐监院虽然孤独,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渐监院未来生活的祝福和期许。诗人希望渐监院在新的家园里能够继续保持那份美好和宁静,不被寂寞所困。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渐监院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

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送别,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和碰撞。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渐监院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的祝福和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