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瓢峡涧冰霜重,千里云幢身世轻。
话月总教随刹土,临门犹悔出山情。
庾关古已多行客,乌石今仍对会城。
拄杖到时春已半,堂前不信草频生。

石长老入闽已有别句临行再书扇头二首一瓢峡涧冰霜重,千里云幢身世轻。

话月总教随刹土,临门犹悔出山情。

庾关古已多行客,乌石今仍对会城。

拄杖到时春已半,堂前不信草频生。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一瓢峡涧冰霜重”:描述石长老在峡涧的生活环境,寒冷且孤独。”一瓢”象征简朴的生活,”峡涧”指险峻的自然条件。
  2. “千里云幢身世轻”:比喻石长老虽身处困境,却能保持超然的心态。”云幢”形容云雾缭绕,象征着变幻莫测的生活。
  3. “话月总教随刹土”:表达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话月”指在月光下闲谈,”刹土”指寺庙或修行之地。
  4. “临门犹悔出山情”:反映石长老对离开家乡、出山修行的后悔之情。”临门”指接近家门,”出山情”表示放弃安逸生活的决心。
  5. “庾关古已多行客”:庾关曾是许多旅人经过的地方,象征旅途中的艰辛与历练。
  6. “乌石今仍对会城”:乌石山依然作为城市的屏障,象征其重要性和历史意义。
  7. “拄杖到时春已半”:暗示石长老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春天已经过去一半,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感。
  8. “堂前不信草频生”:描绘石长老在寺庙中的生活状态,周围环境充满自然气息。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石长老面对艰难生活时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选择出山修行,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另一方面,他又对离开熟悉的环境感到不安,担心这种变化会影响自己的心境和生活。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诗中的自然描写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美感。通过对峡涧、云幢等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也为人物的情感提供了背景。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石长老入闽已有别句临行再书扇头二首》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个体经历的缩影。通过对石长老生活的细致刻画,读者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同时也能从中汲取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勇气和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