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代名贤去住间,偶携书笈扣柴关。
永和风味难为客,彭泽田园岂易闲。
息影且依春树暖,登高莫厌石头顽。
凭君举目看尘世,更有何缘好似山。

【诗句释义】

异代名贤去住间,偶携书笈扣柴关。

永和风味难为客,彭泽田园岂易闲。

息影且依春树暖,登高莫厌石头顽。

凭君举目看尘世,更有何缘好似山。

【译文】

在异代的名贤中往来穿梭,偶尔携带书籍拜访柴门。

永远和顺的风土难以适应他乡,彭泽的田园生活难道容易消遣?

在春天的树下休息暂且依偎,登上高山不要厌烦石头的顽固。

请你放眼四下看看尘世,还有什么缘分比得上这山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程大匡入山之后所写的赠诗。程大匡字元凯,河南洛阳人,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与杜甫有深厚的友谊。公元758年(天宝七载),杜甫到夔州(今四川奉节),程大匡正在山中隐居,于是杜甫作此诗相赠。

首联“异代名贤去住间,偶携书笈扣柴关。”意思是说:在异代名士的往来穿梭中,偶然携带书籍拜访柴门。这里的“异代”指时间上的差异,“名贤”指历史上有名的人物,“间”在这里是间隙的意思,即不同代的人物之间。“柴关”,柴门。“偶携”,偶然携带。这里的意思是偶然地携带着书箱,去拜访柴门中的名贤。

颔联“永和风味难为客,彭泽田园岂易闲。”意思是说:永远和顺的风土对他而言都难以适应,彭泽的田园生活又怎么能轻易地消遣呢?这里的“永和”指永和年间,即公元306年至307年间;“彭泽县”是陶渊明归隐之处,在江西九江附近。“风味”是地方的特色,特指当地气候和风俗习惯。“难为客”,意即对当地的气候和风俗习惯难以适应。“彭泽田园”,意即彭泽县的田园风光。“岂易闲”意即哪里能够悠闲自得。“岂易闲”,即哪里能够悠然自得。

颈联“息影且依春树暖,登高莫厌石头顽。”意思是说:在春天里树木荫庇之下歇息,登山不要嫌石头太顽固。这里的意思是在春天里,树木茂盛,可以遮蔽身体,所以诗人选择在春天里休息。而山上虽然石头坚硬,但是风景优美,所以诗人选择在山上攀登。

尾联“凭君举目看尘世,更有何缘好似山。”意思是说:请你放眼四下看看尘世,还哪里有像这座山一样值得留恋的呢?这里的“尘世”是指人世间。“更有何缘好似山”意即还有什么地方能像这座山一样令人留恋呢?

全诗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名贤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