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还山亦当归,紫霄深处稻花肥。
三间茅屋仍依树,一径松风尚掩扉。
蝴蝶岂知身是幻,庄周应笑我犹非。
鸡声枕畔蘧蘧觉,话月堂前灯影微。

诗句释义

1 梦里还山亦当归:此句表明在梦境之中,作者似乎回到了他原本的山中居所。梦中的回归感和现实中可能无法达到的愿望或梦想相呼应。

  • “梦里”:指梦境中的体验。
  • “还山”:回到山中,这里指的是一种理想或向往的状态。
  • “亦当归”:表示无论现实如何,梦中的这种归家感依然存在。
  1. 紫霄深处稻花肥:描绘了梦境中一个特定的场景,即深紫色的高空之下,稻花盛开,显得格外肥沃。
  • “紫霄”:通常指天空的高远,但在这里可能暗指某种神圣或者高远的境界。
  • “深处”:强调位置的深入,可能意味着远离尘世。
  • “稻花肥”:形容稻米丰满,比喻生活富足或美好。
  1. 三间茅屋仍依树:描述了梦中的场景,有三间简陋的茅草屋仍然紧邻树木,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茅屋”:传统的低矮小屋,这里暗示着简朴的生活。
  • “依树”:表示小屋建在树木旁边,可能是为了遮风避雨,也可能是因为喜欢树木带来的宁静。
  1. 一径松风尚掩扉:描述了梦中小路两旁是茂盛的松树,松风吹来,轻轻掩住了小屋的门。
  • “一径”:一条小径,表达了空间的狭窄或者路径的曲折。
  • “松风”:松树随风而动,可能意味着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
  • “掩扉”:轻轻地覆盖着门扉,给人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
  1. 蝴蝶岂知身是幻,庄周应笑我犹非:通过蝴蝶和庄子的故事,表达对现实虚幻的思考。
  • “蝴蝶”:通常代表美丽而短暂的事物。
  • “岂知”:意为“怎能知道”,强调蝴蝶对于自身的幻觉。
  • “身是幻”:暗示了即使是最真实的事物也不过是虚幻的存在。
  • “庄周应笑我犹非”:引用庄子的观点,认为即使有超脱世俗的智慧,也难以彻底摆脱世间的束缚。
  1. 鸡声枕畔蘧蘧觉:描述了梦中听到鸡鸣声,然后被声音唤醒的情景。
  • “枕畔”:在枕头旁边,可能是睡觉时的位置。
  • “蘧蘧”:形容鸡鸣声清脆响亮,给人以觉醒之感。
  • “梦醒”:从梦中醒来,暗示了从梦境回到现实的过程。
  1. 话月堂前灯影微:最后一句描写了在说话的月光下,灯光显得微弱,营造了一个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 “话月堂”:可能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如茶楼或者书房,以对话的方式度过夜晚。

  • “灯影微”:灯光投射的影子很轻,可能意味着夜晚的宁静或者孤独。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超脱现实的追求。诗人通过梦境中的山中居所、稻田、茅屋、松风等元素,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状态。同时,诗歌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超越。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