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堂九夏无人到,策杖寻僧问石源。
田尽树连迷虎径,云深溪断见松门。
当窗湖水浮衾枕,隔岫禅声入梦魂。
徙倚忽思珠海日,不知身已在高原。
戊午,诗人归自岭外,因中夏之际上巢云。
山堂九夏无人到,策杖寻僧问石源。
田尽树连迷虎径,云深溪断见松门。
当窗湖水浮衾枕,隔岫禅声入梦魂。
徙倚忽思珠海日,不知身已在高原。
注释:
【山堂】指隐者居住的山林中的茅屋。九夏无人到,意思是没有人能到达这山堂。
【策杖】拄着拐杖。
【石源】指隐者居住的山中的石头。
【田尽树连迷虎径】意思是田野尽头树木丛生,让人迷路。
【云深溪断见松门】意思是云雾弥漫山谷,溪流中断,只见到松林的门。
【当窗湖水浮衾枕】意思是窗户对着湖面,湖面波光映照,仿佛是水做的床铺和枕头。
【隔岫(sǒu)】隔着山丘;“岫”是指山。
【禅声】和尚诵经的音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归自岭南之后,在山堂中独自生活的寂寥景象。首联写山堂的清幽宁静,无人到访;颔联描绘田间树木丛生的景色,使人迷失方向;颈联写窗外湖水与松林相映成趣,令人陶醉于其中;尾联写在山中听到和尚诵经的声音,使诗人感到心旷神怡。全诗以山水为背景,以人物为主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