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向峰头数劫灰,河清海竭两徘徊。
新亭泪尽江山在,故国歌残禾黍哀。
落落燕泥秋社没,亭亭雁字西风催。
渊明不解长林意,烂醉东篱任菊开。
谁向峰头数劫灰,河清海竭两徘徊。新亭泪尽江山在,故国歌残禾黍哀。落落燕泥秋社没,亭亭雁字西风催。渊明不解长林意,烂醉东篱任菊开。
此诗为杜甫晚年寓居夔州所作,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思念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全诗八首一气蝉联,前后贯通,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情感画卷。
第一首“谁向峰头数劫灰”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凝视着历史的尘埃,不禁令人联想到那些消逝的时光和历史的痕迹;第二首“河清海竭两徘徊”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动荡不安的现状,内心深感迷茫和无助。
第三、四首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故国的哀思,通过对长安宫殿和曲江美景的回忆,寄托了诗人对往昔荣光的眷恋。第六首中,诗人回忆昔日帝王的歌舞游宴之地,感慨时光流逝,人事已非。
第八首则是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一种描绘和自我调侃,他选择在东篱下醉酒,享受菊花盛开的美好时光,展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超脱。
这首诗不仅是杜甫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更是对其时代背景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秋兴八首》不仅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唐代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体现。其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杰作之一,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研究。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以及唐代社会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