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谁当论短长,唐虞终古仰明皇。
田横不死客仍散,诸葛虽生汉亦亡。
秋老渐闻蝉响促,日西惟见鹤归忙。
尼山叹逝川犹在,试与当年圣者商。

诗句

  1. 国运谁当论短长,唐虞终古仰明皇。
  • 注释: 国家的命运应由谁来评断其长短得失?自古以来,人们始终仰望着唐朝的繁荣与汉朝的昌盛,尤其是对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赞不绝口。
  1. 田横不死客仍散,诸葛虽生汉亦亡。
  • 注释: 尽管田横没有选择苟且偷生,但他的部下依然离散;即使诸葛亮(诸葛孔明)还活着,汉朝也仍然灭亡了。这句话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无法改变历史大势。
  1. 秋老渐闻蝉响促,日西惟见鹤归忙。
  • 注释: 随着秋天的到来,蝉鸣声变得急促起来;到了傍晚,只看到鹤群忙碌地归巢。这里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1. 尼山叹逝川犹在,试与当年圣者商。
  • 注释: 在尼山(孔子讲学的地方)不禁感叹时光如逝川般逝去,如今只能试着与当年的圣人(孔子)商讨治国之道。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古代智慧的怀念。

译文

  1. 谁能评断国运的长短?自古以来,人们总是仰望唐尧和虞舜的盛世风光。

  2. 即便像田横那样不屈不挠的英雄,他的忠诚追随者也纷纷离去,而即便是诸葛亮这样的智者,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汉王朝的覆灭。

  3. 秋天到来,树上的蝉声变得急促;黄昏时分,只有鹤群忙碌地归巢。这反映了自然界中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主题。

  4. 站在尼山之上,不禁感叹岁月如流水般匆匆流逝;现在只能试图与那些古代的圣贤们讨论如何治理国家。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历史的深刻感悟。诗中的“唐虞”、“田横”、“诸葛”等关键词,既代表了历史上著名的朝代和人物,也隐喻了作者对这些历史的反思和评价。同时,诗中的自然意象,如“秋老”、“日西”、“蝉响促”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不仅反映了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和哲理,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