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石何年到夜深,临溪松竹已成林。
一时人事将非昔,万叠峰峦又是今。
月影入潭无透路,雪花投树有微音。
每当寒到知身老,灯暗香残怯曙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全诗如下:
坐石何年到夜深,临溪松竹已成林。
一时人事将非昔,万叠峰峦又是今。
月影入潭无透路,雪花投树有微音。
每当寒到知身老,灯暗香残怯曙襟。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山居十首
坐石何年到夜深
- 坐石何年:在石头上坐了多久。
- 夜深:夜晚已经很深了。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坐在那里沉思或思考,以至于时间已经过去很久。
临溪松竹已成林
- 临溪:靠近溪流的地方。
- 松竹:指生长在溪边的松树和竹子。
- “已”字表示已经。
- “成林”意味着它们已经长成了一片森林。
- 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溪边松竹茂盛的景象,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和谐的自然美。
一时人事将非昔
- 一时:突然之间。
- 人事:人世中的事情、变迁。
- 非:不是。
- 昔:过去。
- “又是今”表示现在的情况与过去相比有所不同。
- 这句话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改变,也暗示了人生经历的多样性和变化无常。
月影入潭无透路
- 月影:月亮的影子。
- 潭:水潭。
- 无透路:没有穿透水面的方式。
- 这句话表达了月亮的影子无法透过水潭,暗示着某种阻隔或者障碍。
- 这里可能寓意人生的困境或阻碍,或者是某种难以克服的情感上的障碍。
雪花投树有微音
- 雪花:雪花飘落下来。
- 投树:落在树上。
- 有微音:有细微的声音。
- 这句话描绘了雪花落在树上的情景,以及雪花落下时产生的声音。
- 这里的“微音”可以理解为轻柔、细微,也可能象征着生活中的细微美好或微妙的情感。
每当寒到知身老
- 每当:每当……的时候。
- 寒:寒冷。
- 知道:意识到。
- 身老:身体衰老。
- 这句话表达了每当寒冷来临,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也在逐渐衰老。
- 这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灯暗香残怯曙襟
- 灯暗:灯光昏暗。
- 香残:香气减弱。
- 怯:害怕、畏惧。
- 曙襟:黎明时的衣襟。
-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场景:当灯光昏暗,香气减弱,黎明时分,一个人会感到害怕或是畏惧。
- 它可能象征着孤独、无助或是对未知未来的担忧。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方回的《山居十首》之一,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各种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岁月和情感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诗给人以宁静、淡泊的感觉,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