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有过幸人知,我又何人敢自欺。
功罪已明应共见,是非终定不须疑。
莲花出水非今日,柳叶随风惜往时。
一回提起惭何极,愿汝诸贤自得师。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思过示诸衲(注释): “思过”指的是思考自己过去的错误和过错;”示诸衲(注释)”则是指向和尚们展示。这里可能意味着诗人在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希望和尚们能够指导他或帮助他改正错误。
“尼山有过幸人知,我又何人敢自欺(注释): “尼山”通常指代佛教的尼姑居住的地方,也暗示了佛教徒。”过”在这里指的是过失或错误。”幸人知”意味着这些过失被他人发现和理解。”我又何人敢自欺”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敢欺骗自己。
“功罪已明应共见,是非终定不须疑(注释): “功罪已明”指的是事情的事实已经清楚明了,无需再进行辩解。”应共见”表示其他人都应该能够看到。”是非终定不须疑”则表明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应该对此感到疑惑。
“莲花出水非今日,柳叶随风惜往时(注释): “莲花出水”比喻纯洁无瑕的品质或者美好的事情。”柳叶随风”则可能象征着过去的岁月或者时光的流逝。”非今日”与”惜往时”相呼应,表达出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的怀念。
“一回提起惭何极,愿汝诸贤自得师(注释): “一回提起”表示每当提及这些事情时,都会感到羞愧。”惭何极”表示这种羞愧感无法消除。而”愿汝诸贤自得师”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从和尚们那里学习到正确的道理和知识,以改正自己的错误。
接下来是诗句的译文:
- 在尼山犯错被众人知晓,又有何人能欺骗自己?
- 事实已明,善恶终会显现,无需多疑。
- 如同莲花破水而出,又如柳叶随春风飘散,
- 每每提起往事,我的内心便感到无比惭愧。
- 愿你们这些贤才都能得到我的教诲。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和悔恨之情。他用佛教的元素来表达自己的忏悔和期望能够得到救赎的心情。诗中通过“过”字来强调自己的过失和过错,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我反省和修正的决心。此外,诗中的意象如莲花出水和柳叶随风,也富有哲理,寓意着纯洁和美好的事物虽然短暂,但值得珍惜。最后,诗人对和尚们的期待体现了他的谦逊和对知识渴望的态度,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智慧。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的悔悟,也展示了他对于修行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