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夜空蒙月一梢,泠泠疏蕊破荒郊。
只愁终古无春色,独抱寒香共石巢。
逸士踏馀三径雪,老僧长伴半间茅。
孤荣却为群英早,但到芳菲笑落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
永夜空蒙月一梢: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夜晚的画面,天空被月光照耀,一片宁静。”空蒙”形容天空中的云层模糊而深邃,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月一梢”则形象地描绘了月亮挂在天空中的样子,就像一个小树枝头挂着的明月。
泠泠疏蕊破荒郊:这句描述了月光下,稀疏的花瓣(”疏蕊”)破裂在荒野之中,显得格外凄凉与孤独。这里的”泠泠”形容微风吹过的声音,增添了一种幽静的氛围;”破荒郊”则表达了花瓣在荒野中显得孤立无援,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只愁终古无春色: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忧虑和感慨,担心春天永远不会到来。”愁”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终古无春色”则直接点明了这种担忧的原因,即春天迟迟不来,使得大地无法焕发生机。
独抱寒香共石巢: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人物,抱着寒冷的香气,与石头上的巢相依为伴。这里的”寒香”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共石巢”则表明了这个人物与自然元素紧密相连,象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逸士踏馀三径雪,老僧长伴半间茅: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两位不同身份的人物,他们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心境。”逸士”指的是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人,他走在雪覆盖的小路上,显得悠然自得;”老僧长伴半间茅”则描绘了一个老僧与简陋的茅草屋相伴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他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孤荣却为群英早,但到芳菲笑落匏: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孤荣却为群英早”意味着即使是孤独的荣耀也比那些早早得到众人认可的荣耀来得晚;”但到芳菲笑落匏”则意味着只有到了美好的时节,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价值。这里的”芳菲”指春天的美好景象,”落匏”则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常用来比喻美好时光的短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生态度的独特理解。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四季更迭的敏感观察,还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诗中的“泠泠疏蕊破荒郊”等句子,以极简的语言捕捉了大自然的微妙变化,让人在品味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的“孤荣却为群英早,但到芳菲笑落匏”等句子,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经历的深刻体悟,鼓励人们在短暂的人生中寻找并珍惜真正的快乐和意义。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