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濯濯野烟浮,万古江山色共幽。
且对暮云闲不散,不知世上有人愁。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写雷峰烟雨过后的景致,以自然景物的变迁来反映诗人对时世的忧虑。
“秋林濯濯野烟浮”,秋林苍翠、烟雾弥漫。这两句是说:秋林苍翠,烟雾弥漫,景色十分美丽。“濯濯”为草木茂盛貌,“野烟浮”指雾气飘渺。
“万古江山色共幽”,万古江山景色幽深,与自然景色的变迁一样,诗人也忧国忧民。“万古”是极言其久远之意,“江山”代指国家。“色共幽”指景色幽深。
“且对暮云闲不散”,我对着傍晚的云雾悠然自得。“且”通“娟”。“暮云”指傍晚的云彩,这里比喻忧愁。“闲”字写出了作者的悠闲自得。
“不知世上有人愁”,不知世界上还有人愁苦。这四句是说:秋天的树林苍翠,烟雾飘渺,万古不变的景色和自然景色的变化一样,都显得幽深;面对傍晚的云雾,我悠然自得,无忧无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人愁苦。
【答案】
秋林濯濯野烟浮——秋林苍翠,烟雾弥漫。万古江山色共幽——万古不变,景色幽深。
且对暮云闲不散——悠然自得,无忧无虑。不知世上有人愁——《世说新语》载谢安登临赏玩,“不觉暝目静坐久之,不觉日沉西”。谢安在山中游览,流连忘返,竟忘记了下山。他的朋友殷浩写信责备他,他说:“我入情深。”意思是说我对自然景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谢安欣赏眼前的风景,忘了下山,可见他对自然景物是多么喜爱。这首诗中的“暮云”和谢安的“暮云”有异曲同工之妙。
赏析:
此诗描写雷峰夕照的美丽景色,并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