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在何处,试问东皋子。
窅然丧天下,皇帝曾游否。
阮陶之所至,恐当是块垒。
不顾世闲名,沉湎竟奚以。
旦昏无移时,双眸湛如泚。
回以视世间,兴灭嗟逝水。
贤智处其中,如电与泡耳。
醉又当何为,不醉亦如此。
晨鸟东西驰,日落归山梓。
山高圆景微,朔风连夜起。
揽衣坐茅堂,此心不可似。

不饮酒二十首

醉乡在何处,试问东皋子。

窅然丧天下,皇帝曾游否。

阮陶之所至,恐当是块垒。

不顾世闲名,沉湎竟奚以。

旦昏无移时,双眸湛如泚。

回以视世间,兴灭嗟逝水。

贤智处其中,如电与泡耳。

醉又当何为,不醉亦如此。

晨鸟东西驰,日落归山梓。

山高圆景微,朔风连夜起。

揽衣坐茅堂,此心不可似。

注释:东皋子,指晋代人嵇康,字叔夜,善弹琴,工书法,能长啸,有傲世之志。窅然丧天下,形容酒后神志恍惚,仿佛失去了对世俗的知觉。皇帝曾游否,询问皇帝是否曾在酒中游历。阮陶之所至,阮籍(字嗣宗)和陶潜(字渊明),两人都是魏晋时的隐士。他们常在竹林下饮酒作诗。顾野王《玉篇》云:“阮,姓也;潜,字也。”故此处指二人的居所。块垒,指心中的郁闷。不顾世闲名,指不计较世俗的虚名。沉湎,指沉迷于酒中不能自拔。兴灭嗟逝水,兴起时犹如水流不息,兴衰之时又如同逝水匆匆。贤智处其中,比喻人在酒中能保持清醒,不被酒所迷惑。电与泡耳,言其短暂如电光闪烁、水泡破灭一般。醉又当何为,醉酒又能做什么呢?不醉亦如此,即使不喝醉,也能保持清醒如初。晨鸟东西驰,早晨的鸟儿在天空中飞翔。日落归山梓,太阳西下,鸟儿飞回山林。山高圆景微,山高天远,一轮明月渐渐升起。朔风连夜起,北风刮得很急,吹得草木萧瑟而寒冷。揽衣坐茅堂,披上衣服坐在茅草屋中。此心不可似,这内心的情感不可以像其他事物一样去模仿。赏析:这首诗共二十句,每句七字,韵脚统一,读来朗朗上口。全诗采用问答体的形式,以“不饮酒”为话题,通过对话形式,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社会以及个人情感的独特看法和深刻理解。诗人用东皋子、阮陶等人的典故,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名利、得失等方面的超脱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意境深远而充满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