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多异木,筼筜别一山。
常恐绿阴短,分植诸岩端。
天帚不可偏,横扫碧空烟。
碧烟无尽时,此帚天门悬。
阳屿有平石,名之为仙坛。
方广十丈馀,四围青琅玕。
风来动遐音,宫商自成弹。
相传羽化人,石上去不还。
洁净无尘箨,至今空盘桓。
我非爱方士,爱此清风寒。
敢效李卫公,日报竹平安。
【注释】:
丹霞:指红霞。
筼筜:一种水边生长的大树,又称筼筜树。
天帚:天上的扫帚。
碧烟:指山间云雾缭绕。
仙坛:神仙修炼的场所。
琅玕:美玉。
方广:四方宽敞。
羽化人:指仙人。
爱此清风寒:喜爱这清冷的风。
敢效李卫公:敢于像唐代名将李靖那样为国效力。
【赏析】:
《种竹二首》是作者对竹林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高洁的精神境界。
首联“丹霞多异木,筼筜别一山”。丹霞多指红色的霞光,此处借指山上的景色。筼筜是一种水边生长的大树,这里用来形容山上的景色独特。
颔联“常恐绿阴短,分植诸岩端”。常恐绿阴短,担心绿荫太短;分植诸岩端,要把竹子种植在山的各处。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颈联“天帚不可偏,横扫碧空烟。碧烟无尽时,此帚天门悬。”天帚不可偏,天空中的扫帚不能偏向一边;横扫碧空烟,扫帚可以横扫整个天空的烟雾;碧烟无尽时,这片烟雾永远都不会消散。这句诗通过比喻手法,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尾联“阳屿有平石,名之为仙坛。方广十丈馀,四围青琅玕。风来动遐音,宫商自成弹。”阳屿有平石,指的是山中有一个平坦的石头;名之为仙坛,因为这块石头被称为仙人修炼的地方;方广十丈馀,四周被青翠的玉石环绕;风来动遐音,风吹过会发出悠扬的声音;宫商自成弹,这里的“宫商”指的是古代音乐中的五声,意为音乐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整首诗通过对竹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