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宪并日食,端木出连驷。
两贤恒相从,只有叹已耳。
道胜无怨尤,夜耕可卒岁。
世岂乏刘龚,人生贵立志。
荣叟年九十,带索乐弗匮。
所造吾安知,豁达庸何易。
几死之散人,优游同直寄。
自古笑亡羊,殉名如殉利。
待激西江流,索我枯鱼肆。

莫厌贫十二首

原宪并日食,端木出连驷。

两贤恒相从,只有叹已耳。

道胜无怨尤,夜耕可卒岁。

世岂乏刘龚,人生贵立志。

荣叟年九十,带索乐弗匮。

所造吾安知,豁达庸何易。

几死之散人,优游同直寄。

自古笑亡羊,殉名如殉利。

待激西江流,索我枯鱼肆。

【注释】:

莫厌贫(wù yàn pín):《诗经·小雅·谷风》中有“莫怨天,莫尤人”句,后因以“莫厌贫”为自警之词;

原宪:指孔子弟子的原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食:这里指粮食不足;

端木:指孔子弟子的端木赐。

两贤:两位贤人;

常相从:常常互相跟随;

叹已耳:感叹而已;

道胜:道理通达;

夜耕:夜间耕种;

世岂乏:世上难道缺少;

刘龚:指西汉初年开国功臣刘季、张良;

立:立身行事;

荣叟:指东汉隐士荣启期;

带索:系着腰带;

所造:所成就的;

豁达:心胸开阔,不拘于小节;

庸:平常;

几死之散人:指生活放荡不羁的人;

散人:闲散之人;

优游:悠闲自在,无所作为;

直寄:直率地寄托;

古:古代;

笑亡羊:嘲笑羊因为贪图美色而丢失了性命;

殉名:殉葬,指为了名声而牺牲生命;

西江:长江支流,流经湖北一带;

待激:等待激励;

激:鼓励,激励;

西江流:指水势汹涌澎湃的江河;

枯鱼肆:指卖鱼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共十二句,前八句是原宪的《原诗》,后四句是作者自作的赠言。原宪和端木赐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两人都曾得到过孔子的帮助和推荐,后来也都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他们都有过贫困的时候,而且他们的穷困也是由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所以,他们在贫困之中,仍然能够保持一种清心寡欲的生活,过着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因此,他们虽然贫穷,但是却并不感到悲哀。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道胜无怨尤”,只要自己的道理通达,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了。

第二句中“出连驷”,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的典故。《左传》载,晋灵公喜欢打猎,有一次他带着一队人马到郊外去打猎,看见一只肥羊在前面吃草,灵公便叫士兵把它捉来,放在一辆车上拉着跑了。这时有人提醒说:“这不是羊,而是一头肥美的野兽。”晋灵公听了大怒,叫人把那个猎人给杀了。这个典故用来说明端木赐的富有。而“出连驷”则用来说明原宪的贫穷。不过,这两句的意思却不是那么单纯。它既指出了原宪和端木赐的不同境遇,同时也指出了他们的不同命运,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际遇的看法。

第三句是说,这两位贤人都常常相互跟随。这是对他们二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第四句则是对这种关系的进一步说明,那就是他们都感叹自己的遭遇。这是因为他们都曾经有过贫困的时候,而当时的贫困又是由他们自己造成的,因而也就都感到了一种无奈和悲哀。不过,他们也都能够接受这种现实,因为他们都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改变这种境遇。这就是他们的自信。

第五句的意思是说,只要有道义在心中占据主导,那么就不会有怨恨。这是因为有道的人不会去做违背道德的事情,因而也就不会有怨言。第六句则是对他们这种态度的肯定。他们都能够通过勤劳来度过艰苦的生活,这就表明他们是具有坚强精神的人。

第七句是说,在世上并不是没有像刘邦和张良这样的杰出人物。第八句则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并不是取决于他拥有多少财富,而应该取决于他是否能够立身处世。第九句则是对他们的劝诫,即要珍惜时间。最后一句则是对于他们的一种赞赏,认为他们的生活是洒脱自如的。

这首诗是在赞美那些能够忍受贫困、追求真理、勤奋劳动的人。它鼓励人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同时,它也提倡人们要有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不要过于拘泥于物质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