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常山道,千岩落木风。
客程忧患里,秋色乱离中。
问俗嗟生理,逢人说战功。
伤心乌桕叶,默默不禁红。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其表达的情感,然后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迢递常山道,千岩落木风。”首句写诗人所居之地与常山相去遥远。次句写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只见千岩万壑之间,落叶纷纷飘坠。这两句写出了秋天的凄凉萧瑟,为下文写愁情作了铺垫。

“客程忧患里,秋色乱离中。”第三、四句承上句意,由眼前之景想到自己此行之因——客游在外,忧患重重;又想到自己此时所处的环境——战乱频仍、生灵涂炭。这里既写了自己的身世遭遇,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痛恨之情。

“问俗嗟生理,逢人说战功。”第五、六句是写诗人的所见。他看到乡间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别人求取生计;而逢人便说征战之事,以夸耀自己的功绩。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痛恨之情。

“伤心乌桕叶,默默不禁红。”“伤心”是说自己因为战争而感到悲伤,“默默”是说默默地承受着内心的悲伤,“红”是说乌桕树叶的颜色变红了,这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之情。

【答案】

译文:

漫长的山路一直通向遥远的常山城。

千岩万壑中落叶纷纷飘落。

我客居在外,忧患交加(心烦意乱)。

在这战乱纷争的年月里,秋天的景色让人心绪纷乱。

我问乡民们生活怎样,他们叹息生计艰难;

逢人便说打仗的事情,炫耀自己的战绩。

看到乌桕树叶子由绿转红(颜色变红),我内心悲痛难抑。

赏析:

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作者时年五十六岁,在长安任右拾遗。当时安史叛军进逼长安,唐王朝内部矛盾加剧,社会动荡不安。诗中描写了长安城外秋日荒凉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战乱年代人们痛苦生活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