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远平能布,帘疏巧解寻。
云低围素野,松劲擢青林。
食尽乌难下,池融水渐深。
闭门僵卧客,何有畏寒心。
注释:
地远平能布:大地虽然远离,却能布下平坦的雪。
帘疏巧解寻:窗帘稀疏,巧妙解开后,可以看到寻找的人影。
云低围素野:天空阴沉,云层低垂,仿佛围住了白色的原野。
松劲擢青林:松枝挺拔,直插青翠的树林。
食尽乌难下:等到雪吃光了,乌鸦也难以降落。
池融水渐深:池塘里的水已经融化,水位逐渐上升。
闭门僵卧客:紧闭门窗,像客人一样躺在床上,无法活动。
何有畏寒心:怎么会有寒冷恐惧的心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诗,通过咏雪来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
首句“地远平能布”,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大雪纷飞的场景。大地虽然遥远,但却能将白雪铺满整个地面,展现出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同时,这句诗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豁达与从容,即使身处远方,也能欣赏到这美好的自然景观。
次句“帘疏巧解寻”,诗人进一步描写了雪花落在窗帘上的情景。窗帘虽疏,但雪花却巧妙地落在上面,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句诗既展现了雪花的轻盈飘逸,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品味。
接下来三句“云低围素野,松劲擢青林”,诗人通过对云彩和树木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雪后的自然景色。云彩低垂,仿佛将整个素白的原野都包围起来;而松枝挺拔,直插青翠的树林,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这些景象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最后四句“食尽乌难下,池融水渐深”,诗人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大雪过后的池塘和河流。随着大雪的覆盖,原本清澈的水变得浑浊,水面也逐渐上升。这不仅反映了雪后环境的变迁,也象征着人生中的种种变化和挑战。然而,诗人却表示“闭门僵卧客,何有畏寒心”。他并没有因为寒冷而感到恐惧或退缩,反而选择以坚定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整首诗通过咏雪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生命百态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雪景图,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脱于世俗之上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