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清川里,轻风已自凉。
秋怀生白舫,山翠扑胡床。
问路疑天上,停杯待月光。
何人横铁笛,吹过斗牛傍。
《八月十三夜与文济时范质甫城西泛舟达秦淮三首》是明代诗人顾璘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落日清川里,轻风已自凉。
- 释义:夕阳映照在清静的河川中,微风已经带来了凉爽。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景象,夕阳的余晖与河水的倒影交相辉映,而轻风则带来了一丝丝的凉意,让人感到舒适。这里的“清川”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河流或湖泊,给人以宁静、清新之感。
- 秋怀生白舫,山翠扑胡床。
- 释义:秋天的情怀涌上心头,如同乘坐着白船,山色绿意盎然,仿佛拍打到了胡床。
- 赏析:这句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内心的感慨。”生白舫”可能是指白色的船只,象征着秋天的清爽和宁静;而“山翠扑胡床”则描绘了山间的绿色植被覆盖了整个桌面,生动地展现了秋天山色的美好画面。
- 问路疑天上,停杯待月光。
- 释义:在寻求道路时,我感到疑惑是否来到了天上;停下手中的酒杯等待月光的到来。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探索未知道路上的迷茫和期待。他可能在寻找一条通往更高境界的道路,而月光则代表了希望和指引。这里的“疑天上”可能意味着他对当前的位置感到困惑,而在等待月光的时刻,他又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 何人横铁笛,吹过斗牛傍。
- 释义:是谁横吹着铁笛,声音悠扬地从天边传来,似乎穿过了北斗七星。
- 赏析:这句诗以铁笛的声音作为线索,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它不仅描述了声音的来源,还巧妙地运用了天文元素“斗牛”,为诗歌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析,我们可以发现,顾璘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自然美景和人情味的夜晚。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还是对内心感受的真实表达,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和审美情趣,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