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寒渠水,迢迢落太行。
震雷崩断石,悬溜别清漳。
灌注分林麓,栖迟得草堂。
颇传崔子玉,新有浣花庄。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释义

  1. 汩汩寒渠水,迢迢落太行:“汩汩”形容水流声,“潺潺”描述水流的轻柔和悠长。“迢迢”表示距离之远,此处描绘了清渠从远方流来至太行山脚下的情景。
  2. 震雷崩断石,悬溜别清漳:“震雷”指的是雷声强烈,“崩断石”形象地表现了雷声巨大到足以断裂石头的程度。“悬溜”指的是高悬而下的水瀑,“别清漳”表明这股水流最终汇入清漳河。
  3. 灌注分林麓,栖迟得草堂:‘灌注’描述了水势强劲,冲刷着树林和山麓;‘栖迟’则表达了水在这里安家落户,形成了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草堂。
  4. 颇传崔子玉,新有浣花庄:‘颇传’意味着广泛传播,“崔子玉”可能指的是崔司成或者他的后代。“新有浣花庄”中的“浣花庄”是成都的一个著名庄园,这里可能是诗人以崔子玉的身份或其后裔的名义建立的。
  5. 清渠横舍后,碧色动城隅:“清渠”指清澈的水流,“横舍后”说明水流绕过住宅后方。“碧色”描绘了水的颜色,“动城隅”则表达了水的动态美。
  6. 寒掠垂檐幕,光摇插架书: “寒掠”描述了寒冷中水流掠过屋檐的景象。“垂檐幕”即屋檐下挂着的帷幕,这里暗示了屋主的生活状态。“光摇插架书”则形容书籍因灯光摇曳而显得生动。
  7. 斜风飘白鸟,落日倚红蕖:“斜风”是指风向一侧吹来,“飘白鸟”描述了鸟儿在斜风中飞舞的场景。“落日倚红蕖”则通过夕阳映照下的红色荷花来营造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8. 渺渺江湖兴,投竿岂羡鱼:“渺渺江湖”形容广阔无垠的水域,“投竿岂羡鱼”则是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译文

  1. 汩汩寒渠水,迢迢落太行:滚滚的寒流如诗般流淌,从远处奔涌而来,最终注入太行山脉。
  2. 震雷崩断石,悬溜别清漳:震耳欲聋的雷声响彻云端,强大的力量将坚硬的石头击碎,高悬的瀑布如同银河倾泻而下,流向清漳。
  3. 灌注分林麓,栖迟得草堂:水流经过森林和山麓时,滋润万物生息;在这里定居的流水带来了生机勃勃的草堂。
  4. 颇传崔子玉,新有浣花庄:名声远播,人们纷纷传颂崔家的辉煌;新的浣花庄,是崔氏家族的新居所,也是他们荣耀的象征。
  5. 清渠横舍后,碧色动城隅:清澈的溪流绕过房屋后方,碧绿的颜色映照着整个城郊。
  6. 寒掠垂檐幕,光摇插架书:冷冽的风拂过屋檐,窗帘飘扬,照亮了书架上的书籍。
  7. 斜风飘白鸟,落日倚红蕖:温柔斜风吹起水面上的白鹭翩翩飞翔,夕阳下红花点缀的荷花倒映水面。
  8. 渺渺江湖兴,投竿岂羡鱼:广阔的江湖引人遐想,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何必羡慕鱼儿在水中游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崔司成的后渠精舍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和谐的自然景观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首联勾勒出清流的源头和流向,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了清溪的壮观景象以及它给周围环境带来的益处,如灌溉、美化等。尾联则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超然物外、远离世俗纷扰生活的喜爱。整首诗语言优美,画面生动,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