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坐华轩下,相邀待月生。
未看离大海,先喜照前楹。
庾老情非浅,陈王赋欲成。
绕池多少树,萧索送秋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张参戎园十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第1句:兀坐华轩下,相邀待月生。
- 注释: “兀坐”意为独自坐着,形容诗人孤独地坐在华丽的楼阁之下。“华轩”指华丽的亭台,这里代指诗人的住处。
- 译文: 独自一人地坐在华丽的亭台之下,邀请朋友一起等待月亮升起。
第2句:未看离大海,先喜照前楹。
- 注释: “离大海”比喻诗人的心情还未被完全触动,而“照前楹”则表达了诗人看到月光照耀在前方的栏杆上,心中的喜悦之情。
- 译文: 虽然还没有看到大海,但看到月光已经照亮了前边的栏杆,心中就已经充满喜悦。
第3句:庾老情非浅,陈王赋欲成。
- 注释: “庾老”是指庾信,南朝梁时期的著名诗人,“陈王”是指陈琳,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情非浅”意味着他们的友情深厚。
- 译文: 即使庾信的感情非常深,陈王的文思也已经准备完成。
第4句:绕池多少树,萧索送秋声。
- 注释: “绕池”指的是池塘周围,“萧索”形容秋天的氛围,“送秋声”则是说这些树木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秋天唱着挽歌。
- 译文: 池塘周围有多少树木,它们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秋天唱起挽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在园中相聚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月光、树木、池塘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同时,诗歌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展现了他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自然美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