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泉石占清华,竹坞松堂静不哗。
悬薄护寒藏橘实,曲池𣂏水灌兰芽。
缁衣老衲时求饭,纱帽幽人共煮茶。
门外东风摇五柳,居邻闲拟似陶家。

【注释】

1.和舜玉春日偶题:春天里,诗人在小园中赏玩自然美景,偶题(诗题)了此景。

2.占清华:占据这秀丽的景色。

3.竹坞松堂:竹木丛生的山坞和松树环绕的厅堂。

4.悬薄:挂起的薄纱帘幕。

5.𣂏水:指池水。

6.缁衣老衲时求饭:穿着僧衣的老和尚有时到这儿来讨饭。缁衣:黑色僧人的服装,借指僧侣。

7.纱帽幽人共煮茶:戴着纱帽的隐士们在一起煮茶。纱帽:用彩色丝织物制成的帽子。幽人:指隐居山林的人。

8.五柳:即五柳先生,陶潜字五柳。五柳居:陶潜曾隐居在五柳下。

9.闲拟似陶家:闲暇时想象自己就像陶渊明那样生活。

【赏析】

《和舜玉春日偶题》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小园泉石占清华”,点明题旨,写园中小亭、泉水、山石等物,点缀着园中的景物。次句“竹坞松堂静不哗”,写竹园松院,环境清幽恬淡。“竹坞松堂”点出地点,“静不哗”写出环境的宁静。

三、四句写园内景色,“悬薄护寒藏橘实,曲池𣂏水灌兰芽”,写园内的泉水、竹林,保护着园内的果树和花草。“橘实”与“兰芽”分别代表果实、花芽。

后两句写园内人物。“缁衣老衲时求饭,纱帽幽人共煮茶”。写和尚与隐者,他们常到这个小亭子里来吃斋、品茗、谈经论道。“缁衣”指僧服,表示他们是僧侣;“纱帽”指道士所戴的帽子,表示他们是隐者。他们常来这里吃斋、品茗、谈经论道,说明这里是个清静的地方。

最后两句以陶渊明自比:“门外东风摇五柳,居邻闲拟似陶家。”意思是说,门前的东风轻轻地摇动着五棵柳树,我居住在这周围,悠闲地想像陶潜一样安贫乐道。

全诗通过对一个小亭的描绘,表现出一个清幽恬淡、远离尘嚣、接近自然的隐逸世界,寄托了作者归隐田园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