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帐同分圣主忧,时平聊共赋高秋。
江经神禹多平土,山去仙人有故楼。
风起鱼龙还自骇,醉来弦管欲生愁。
亭前石镜知何在,明月依然照白头。

《秋日同总镇二公饮黄鹤楼三首》赏析

顾璘的《秋日同总镇二公饮黄鹤楼三首》,是一首描绘秋天美景和宴席热闹景象的诗。此诗中,诗人以豪迈之笔触,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的第一句“虎帐同分圣主忧”,表达了在国家和平时期,诗人与两位总镇共同承担着沉重的忧虑之情。这种忧患意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接下来的“时平聊共赋高秋”则揭示了诗人在和平时期的心境,他们虽然享受着国家的太平盛世,但也不忘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第二句“江经神禹多平土,山去仙人有故楼。”则将视野扩展到了自然景观。江水清澈、河川广布,这些都是大禹治水的功绩;山峦巍峨、古楼矗立,这些则见证了古人的智慧与匠心。这两句既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历史知识,也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钦佩。

“风起鱼龙还自骇,醉来弦管欲生愁。”则是诗人对于宴会场景的生动描绘。在微风吹拂中,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仿佛鱼儿在水中惊慌失措;而宴会上的琵琶弦乐声中,又似乎夹杂着人们心中的忧愁。这种情景交融,使得整个宴会显得更为生动而有趣。

诗的最后两句,“亭前石镜知何在,明月依然照白头。”则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年华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虽然亭前的石镜早已不复存在,但那圆月依旧如初,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这两句既是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国家的深沉情感,也能领略到他作为文人的独特韵味和深邃的思考。这是一首兼具历史感与人文情怀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